随着科技的发展,读书的介质不断地变更迭代。无论是通过手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都将碎片化时间和内容整合成为可能。通过碎片化阅读,让我们认识了这个精彩而又多元的世界。然而,碎片化的阅读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
在世界读书日那天,《鲁豫有约》邀请嘉宾讨论是否支持碎片化阅读。白岩松老师说的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他在节目中说:“现代人都会聊天,但是没人会谈心了;现代人都用手机互相交流,但是没人会谈恋爱了。你天天在网上看东西,但是你确定你真的知道很多吗?”
看完这一期节目之后,我开始思考关于碎片化的一系列问题。我的碎片化阅读从大一开始,持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如果你问我这三年的碎片化阅读史收获了什么?我真的无法回答。这三年来,我不知道自己的双眼究竟扫描过多少的信息,而今我的脑海只有一片空白,完全记不起来自己曾经读过了什么?
昨天睡前,我在微信公众号阅读了一篇文章《思考深度决定人生》,当时读起来确实很有共鸣。而到了今天,我真正从这篇文章中收获只是一个标题与观点,完全记不起培养深度思考的方法论。再过几天,我想连标题都不一定能记得了。三年来读过了多少类似的文章,或鸡汤或干货,同样被新的信息所刷新得一无所有。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结果。
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远不止与此。只要一出门,就能遇到低头族。走路、坐车、上课、学习、上班......我们的双手貌似已经被手机粘住了,双眼被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信息所吸引。我们来不及思考,只管不停地刷着荧幕。我们的大块时间,不断受到侵扰,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真正的要事上。每隔一段时间总是忍不住要看手机,学习学不进去,工作做不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的碎片化阅读变得如此的泛滥而无效?今天我思考了了很久,归纳出几点主要的原因:
第一,许多人的自控力变差,原本只想在学习、工作劳累之后,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一些资讯来进行自我充电或娱乐。结果,一切换成碎片化阅读模式后,发现自己再也停不下来,时间却悄然溜走,最终误了正事。
第二,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具备较深层次的思维模式。因为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许多人并不能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对自身真正有帮助的?哪些信息是需要舍弃的?
同时,也很难做到深层次地挖掘出信息的价值并进行加工、化为己用。这也是我为什么浏览了那么多信息,却不能记住并真正用上的根本原因。
第三,很多伙伴还没有真正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系统网络。虽然获取了很多信息,但是不会将知识与知识进行关联、延伸与应用。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在不具备较好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尽量不要过于迷恋碎片化阅读。特别是自控力较差的朋友们,更要警惕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当我们具备了以上的几点条件后再去做碎片化阅读,效果可能会更好。
和时间管理一样,碎片化阅读也需要认真管理。下面是一些让远离碎片化阅读的小技巧:
1.建立属于自己的“免打扰原则”
彻底切断外界的可控干扰因素,让我们专注地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在需要专注地时候,建立起自己的“免打扰原则”。比如:切断网络,将手机调为静音的状态。尽量让自己呆在安静的地方地方,从内心里保持宁静,聚焦在手头的事情之上。遇到打扰时,请学会适当说“不”。
2.建立“要事第一”的概念
我们经常切换在各种信息之间,而不能好好聚焦在该做的事情之上。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建立“要事第一”的概念。这导致了我们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变成瞎忙的无厘头。
3.留出空余的碎片化阅读时间
事实上,碎片化阅读不可避免,我们可以留一些空余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阅读。例如:在上班前的20分钟刷刷微信、微博等,也可以在下班后的20分钟或者是其他阶段性休息进行碎片化时间就足矣。总之,要学会留出少量的空余的碎片化阅读时间
4.尽量多读纸质书
碎片化的知识太过于浓缩,并不利于展示知识的全貌。除此之外,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并不权威,仅仅是出自于他人的经验。而阅读纸质书既可以减少我们浏览手机的时间与机会,还可以学习到更加体系完整的知识。读纸质书是防止碎片化阅读最有效的方式。
关于碎片化阅读,你又是怎样思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