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打开朋友圈被一个叫《啥是佩奇》的视频刷了屏。
在偏僻山村留守的爷爷李玉宝,盼着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一家回来过年。
爷爷跑到山头,就是为了打一个电话询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过年。
由于山里信号不好,爷爷只听到孙子说想要“佩奇”两个字。
于是,这两个字就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老人开始了搞笑而又温情的寻找“啥是佩奇”的故事——
回家查找字典,但是没有佩奇;又去村委会广播找佩奇。
后来,一位放羊的大爷说找到了,是个女主播,爷爷说不可能是孙子要找的。
接着爷爷又去了村里的小卖部,一瓶洗发水叫“佩琪”,更不可能是孙子要找的。
之后,他又找到一个开三轮车的“佩奇”,紧接着是棋牌。
最后去问在城里当过保姆的老三媳妇,得知佩奇是一头猪,还是红色的。
但是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儿,只好一次次做,再照着弟妹的口述,一次次改。后来老三媳妇直接拿出了鼓风机,“就像这样”!
不得不感叹——这个佩奇形象真是神来之笔啊!
后来儿子来接老父亲去城里过年,到城里后,爷爷一一抖搂出给孩子们带的家乡特产,最重要的是给孙子带的礼物。
本来儿子儿媳没太在意老人带的一堆蘑菇、核桃之类的土特产,但是当爷爷拿出这个红色的大包裹后,一家人都惊呆了
红布拆开,礼物惊现,老人说这就是佩奇。
再到最后,一家人坐在电影院里,爷爷也终于看到了他一直寻找的“佩
奇”。
原来“佩奇”是一只猪。
“她爹是猪,她娘也是猪,儿子还是猪,一窝猪。”
令人忍俊不禁的结尾,可以说是笑中带泪,暖心又扎心的故事情节。
虽然它仅仅只是一部动画电影的宣传片,但这当中会有很多细节和启示发人深思……
啥是佩奇?
最后爷爷找到了佩奇,知道并看到了佩奇。
而他真正要找的,其实是“过年”!显然,他最终找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镜头:
手机那头,儿子对父亲开玩笑说:“不回来过年了。”
父亲顿时声音变得低沉,转而沉默,只剩刺骨的风在耳边呼啸。他望了望眼前的这片山,转身是一脸凝重的神情走在山路上。
儿子不回家过年对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要一个人在家过年;
意味着他见不到自己疼爱的孙子;
意味着他为孙子准备的礼物没办法送给孙子;
更意味着,这一年他对过年全家团聚的希望崩塌了!
我反复地看着这个镜头,想着这幻灭般的神情,独自走在山路上的落寞。
我想,不处在那样一种心态,是难以感受到儿子对他说“不回家过年”是有多残酷!
当我们慢慢长大,会明白很多事情,但同样也会淡忘一些事情。
我们抱怨着年味越来越淡了;
吐槽着春晚越来越难看了;
也开始厌倦了大鱼大肉的年夜饭;
更讨厌过年期间与七大姑八大姨的见面……
但是我们忘了,过年可能是父母们,长辈们与我们团聚的唯一机会,也是他们费劲心思,卑微取悦儿孙的唯一机会。
我们不曾想过,他们为了跨越我们之间的代沟,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是单纯的想与我们更亲近一些。
又或者说,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这一点,但并不在乎。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他们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的玩具是铁环,木剑,皮筋……
到了他们儿孙这一代,五十年过去了,他们孙子辈的玩具是iPad、智能手机……
而“佩奇”、“王者荣耀”、“吃鸡”这些名词对他们来说都是云里雾里的。
正如视频中的代沟,我们和他们之间不仅仅是“佩奇”的代沟,还是高科技信息时代的鸿沟。
我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他们早已不再年轻。
尤其是爷爷奶奶们,他们用的手机还是白送都没人要的老人机。
他们曾缠着你问你怎么用它给你打电话,又总是在电话里告诉异乡的你明天天气冷多穿点衣服,完了总是不会挂电话,总是我们在自己的屏幕上点了红色的按键……
时代在高速发展着,隔开的不仅仅是阶层,还有我们和父辈的距离。
他们想着和我们更亲近一点,便开始笨拙地学习各种网络流行语,尽管让我们听起来很搞笑。
可我们必须知道,流行是我们年轻人的特权,我们的父母对流行一点都不感兴趣。
他们只对他们的儿孙感兴趣。
天冷了记得穿秋裤!
这牛仔裤太破了,要么补补,要么扔了!
他们只对能和我们多聊会天感兴趣。
正如视频中的爷爷,我们唾手可得的“信息”(小猪佩奇),在他们那,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多高的成本,才能获得啊!
可见,他是有多爱,多疼,多想他的孙子啊!
可以说,在他那,孙子的愿望就是他的心愿。
正如媒体说的:
“我们在都市里像油条豆浆一样熟悉的佩奇,农村里的爷爷并不认识”
同样的,我们厌倦而熟悉的“过年”,其实是父辈们日日夜夜的盼望,因为过年,他们的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
那么,就快过年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家呢?
是不回去了?还是打算给爸妈一个惊喜?
爸妈还在家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