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随性的生活方式,静静地,随遇而安。
前阵子静心学习的心被搅得繁杂,只因为生活繁复无常,无形中承受着很多压力,产生疲倦,烦得添堵。而生活就是如此,累了是因为什么都想要,烦了是因为无法深得理解,有时候无奈无助的情绪无处宣泄,恨不得干脆什么都通通甩手丢掉,我相信命中注定属于我的,就会通通留下,而命中注定不属于我的,就会通通消失。以此,我也开始有了随遇而安的念想。
大学在南京工作的时候,我经常骑着自行车飞奔在省政府门前的北京西路上,一种政治权利和世俗欲望似乎掩映在了这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一条道里,法国梧桐遮阴,民国建筑站两旁,然而左拐就是最清幽和宁静的西康路,右拐是通往南大侧门的上海路。
靠近南大的街道,有许多像星巴克一样的咖啡甜点屋,几把阳伞、露天座椅,各种肤色的南大外国留学生的悠然的喝着咖啡,谈天说笑,脸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幸福感,他们旁若无人,却满意着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在中国的习俗种,在路边吃吃喝喝是不雅观的。曾经听到公交车上一坐我身边的老奶奶用南京话嫌弃地说:“灰尘真多,在路边喝咖啡都是灰。”我当时正托着下巴,用眼睛享受它们在异国学习的浪漫情怀,轻轻笑笑,恬然地转头对我身旁的老奶奶说:“他们吃的是一种很随性的生活方式,灰不灰的,它们无所谓。”老奶奶也笑了。
都说在外国的街道上,没事就打扮得特别光鲜亮丽的,是中国人;没事穿个高跟鞋踉踉跄跄走在路上的,是中国人;没事就浓妆艳抹走在大街上的,还是中国人。中国人比较各种大小场合的形象,而外国人更多的追求日常生活中的舒适,喜欢素颜、T恤、牛仔、平底鞋。
在南京大行宫1912门前的道上,各式建筑有着异国情调,会有大大方方坐在路边谈情说爱的情侣。中国情侣,更多地顾虑行人的往来,拥抱接吻也不忘时不时地用眼角扫扫过往的行人;而另一对外国情侣大大方方,眼角眉梢也写满害羞和爱意,但更多坦率和天然和秉性显露无疑。当时从他们的对比中,我就无意中遐想,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过多地活在别人的眼中,太在意这个世界的眼光,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可以怡然自得达到忘我的境界?
我们在生活中,为形象而产生的约束太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随意靠在等红绿灯的栏杆上发发短信到就势坐在路边的花坛边打开笔记本随心打稿子?对于合不合适,雅不雅观,似乎就是别人众口难调的评价,别人去考虑的范畴了,而我们只要安全,其余一切就都可以忽略不介意,然后从心而来,随心而往。
淡然是一种崇尚简单淳朴的生活,我相信这个世界渐渐地,会习惯在日子里包容陌生人的存在,同时也需要我们坚守自我,对社会、对人生宽容而不苛求,什么都无需多虑地随性地生活,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有条不紊。追求像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说的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