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粉条,是新鲜的、含水的、透明的、白净净、筋颤颤,甚至是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而不是超市卖的那种,像柴禾一样的干粉条。母亲用自制的这种粉条炒、拌、烩,做出的各种粉条系列菜肴,都是我的最爱,终生难忘的美味。二十岁时离家,吃粉条便成了奢望,偶尔回乡吃几顿,平日想时却难以解馋。自己做,下饭店,去朋友家作客,总觉得缺了妈妈的味道。
我曾问过同学、同事,粉面是咋做的?粉条是咋做的?有知道的,但不全,多数人不知道。母亲磨粉面、轧粉条的民间工艺,现在已淘汰了。再往前人们吃不吃粉条?怎么做的?没有查到,于是产生了写出母亲时代粉面、粉条制作过程的想法。
家乡盛产土豆,多得吃不了,人们自然会开创精工细作的方法。经过不断摸索、改进,形成了民间相传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也随当时材料、工具的变化而变化。
01、磨粉
从土豆中提取粉面,首先要用磨擦板把土豆擦碎。磨擦板很简单,在一块宽一拃,长一拃半的薄铁片上,划出约8毫米见方的网格线,下垫木板,用洋钉在交叉点处钉穿,钉头稍过即可。翻过来即是一个个排列整齐,锋利的小牙,再用一个钉子钉在略小于搓衣板的薄木板上,就是磨擦板了。磨擦板架在盆上,一手扶板,一手将洗净的土豆在板上磨擦,土豆即被磨成碎渣。将碎渣置于纱布内反复冲水过滤,待分离出的淀粉沉淀后,把水倒出,换清水并把沉淀物搅开,再沉淀。冲洗次数越多粉面越白。最后将淀粉起出晾干,用箩子箩出即是又白又细的粉面。当然,滤出的土豆渣也不扔掉,那可是喂猪、喂鸡的好饲料。
02、轧粉条
轧粉条的第一步是‘’打芡‘’。根据要做的粉面总量,取十分之一放小盆内,按一定比例加明矾加开水搅匀,再将小盆置于开水锅中加温继续搅动直到芡完全变成透明状,倒入已备好粉面的大盆,迅速揉和均匀。那边锅里的
水已烧开,饸饹床子已架好。拔起芯子,塞入一团和好的粉面,移回芯子,杠杆加压!粉条从底露中源源不断地轧入锅中,在锅里翻滚到适当程度,用露勺捞起入凉水桶镇凉,捞出把坨,鲜亮白净的粉条做成了!饸饹床底露是圆眼出细粉,是扁孔出宽粉也叫片粉。
轧粉条看似简单,实际上每道工序都是技术活儿,矾大巩小,芡稠芡稀,面软面硬,杠杆施压速度快慢,锅中煮时长短,火大火小,桶中水温高低……一处马虎都将影响粉条质量。母亲是轧粉高手,四邻八舍带出不少徒弟。可是到了我辈基本失传,除了二姐三弟外,另几位知道怎么做但却不会做。
03、吃粉
母亲的粉条系列菜肴中我记忆犹新的有四种:
清拌粉鱼儿 桶里捞出的碎粉和轧完粉用残余粉料做成的粉鱼儿,滴上几滴胡油,用酱油老陈醋一拌,清香可口,真解馋。这是母亲对帮忙干活孩子的奖赏。
调凉菜 细粉、绿豆芽、胡萝卜丝、菠菜叶,用胡麻油炝拌,入口前蘸上山西老陈醋。这菜一上,其它全成辅菜,撕上点鸡胸脯肉丝拌入,那更是美的不得了。
肉丝炒粉 很简单,肉丝炒八分熟加细粉、加高汤、加盐、加葱花,白嫩嫩鲜亮亮香喷喷。
烩粉 猪肉片、土豆块揽炒慢炖至五分熟,加豆腐片盖锅慢炖至八分熟,爬一层宽粉条盖锅,汤尽粉软土豆烂,下铲刀混合,加蒜沫葱花出锅。群英荟萃全是美味!
不写了,都馋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