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13,4-7-2,公孙丑章句下7-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13,4-7-2,公孙丑章句下7-2》

   今天是丙申年戊戌月庚寅日,十月初五,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

   一,杨伯峻先生的译文。

   孟子接着说道:"为法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当然不称心;能用上等木料,没有财力,也还是不称心。又有用上等木料的地位,财力又能买得起,古人都如此做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呢?"

   二,孟子的薄葬父与厚葬母,为什么?

   孟子早年丧父时,还是一名穷书生,刚出来做事,没啥积蓄,所以一则以士礼,使用三鼎祭父,二则以称家有无,也就是家庭财力有限的现实情况,薄葬其父。

   孟母去世时,孟子约60岁,(孟母高寿啊!),一则为卿大夫,使用五鼎祭母,二则各国国君动辄以百镒金礼聘孟子,很有钱,所以厚葬其母。

   百镒金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千镒金可以调动"精兵十万,革车千乘"。照此比例,孟子之富,已足当敌国之巨了。

   《史记》记载,齐威王八年,楚国出兵讨伐齐国,齐威王命淳于髡带上"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向赵国求援,结果赵国派出"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每个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境遇及其状况不同。随境用事,符合当下的法制和情况,这是儒家提倡的真精神。不是越隆重越好,也不是越简薄越好,这两种做法都是僵化的教条主义,用一个杠杠把心意拴在物的标准上,则真心反被物准绑架,非仁智之举。

   但相对于后来墨家力反儒家,主张薄葬,这墨家也真是矫情。人人都于其父母享三年之爱,怎忍薄待至亲呢?下一节,孟子老师继续讲人之情与厚薄行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