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取任何信息,似乎都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可这也使得信息良莠不齐,一时让我们难辨真伪。而读书就不同了。
书籍以及书里所蕴含的哲理历久弥新。
经受过时间的考验和现实的洗礼,这些书籍俨然就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真知灼见的积累,我们大可以放心去借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问题,可这些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或者做法直接拿来为我们所用。
而且,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事必躬亲,也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那怎么办呢?我们完全可以从书籍中去寻找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一把把钥匙。
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可以与先贤们博古论今,可以把过去和现在无缝连接,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别人的观点变成一块块砖石,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殿堂。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就等同于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格局也会更深远。不过,这里的读书,也不可以完全是拿来主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权衡和取舍。
只有添加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这些知识、经验才会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和智慧。在我们身上唯一不会被别人拿走的,恰好就是智慧,不是吗?
正如杨绛先生在《读书苦乐》中所言:“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与巨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无拘无束,毫无压力的。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我而言,读书是我告别无知、创造美好生活的良药。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无知是我们共同的标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却各不相同了。最大的差异应该取决于读书的多少吧。
跟我同龄的小伙伴们,有的因为家长不愿或者自己不愿意而放弃了读书,选择去工厂上班或者学习手艺了。我是想要读书的孩子之一。于是,我现在成了一名教师。
这也正是我儿时的理想:与书为伴,时间自由等。我的那些伙伴们,他们可能要996甚至休息的时间更少。
而且,我们的劳动强度,对子女的影响等等,可能都随之产生了差异。偶尔闲聊时,大家或多或少会对儿时的想法、做法小有遗憾。
另外,读书是我们提升自己、修炼有趣灵魂的通途,是通往天堂、遇见美好的必经之路。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天堂便是图书馆的模样”!的确,读书真的就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它除了给我们知识的积累,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润泽。
读书能够陶冶情操、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嘛!爱读书的人,灵魂自带香气,那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书卷气,它不同于世俗中的烟火气息,沁人心脾、让人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