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晚上7点,小生活听读会开讲了。
主持人小荞老师艾特了所有人,于是,停掉手上其他事情,专心关注听读群的内容。
早几天前,小荞老师就在大群里公布了今晚分享嘉宾——旅德儿童作家朱奎老师将要来小生活群分享童话写作故事。
朱奎:大童话家,旅德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收藏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系列童话《约克先生》《非常了不起的吹吹》《大熊猫温任先生》等及《琳达系列绘本》,以诙谐幽默、想象力丰富、没有功利、没有时限、没有国界、老少咸宜、富含哲理的创作风格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童话界独树一帜。
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曾说:“在中国文学界,没有谁的童话能像朱奎先生的童话这样能打动人心,经久不衰,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
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旅外三十年,在八千公里以外的德国,朱先生通过微信传送过来富有磁性的语音,朱先生先幽默地感谢现在的高科技。言归正传,既然是童话作家,肯定要谈童话。
自1949年以来,国内没有多少好的童话作品,古代最适合孩子们童话故事只有《西游记》。
朱先生谈到一个作家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童话故事,但是好的童话作家,一定能写好其他体材的作品。
这就是说,对于写童话,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写童话的作家要有孩子纯真的思维模式,具备童趣、童真、快乐、哲学。好的童话作品,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喜欢看。
朱先生说,国内喜欢的作者有老舍先生,钱钟书先生,于华先生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幽默感,那是时代特征的幽默,带有悲哀式的幽默。
其实,幽默不是外来词,早2000年前就出现过中国古书中,在这个《楚辞九章怀沙》里边就有。
哲理的味道,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讨论和意图阐述幽默的时候也就包括了讨论哲理,所以我认为汉语词典的第二件事应该是我们关于幽默一词最恰当最合理的解释。这个关于哲理词典的解释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的。
朱先生说,好的童话作家必须要有一颗童心,具有幽默感。没有幽默感的作者写不出幽默的作品。同样,要作者具备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朱先生还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说他读了多少书,有多少知识,有些人有很多知识,却没有文化,文化是骨子里面的天赋。
“我写东西不掺杂任何说教,而且教育,我要去告诉孩子什么,这些东西我不想。我就想写一个故事,然后还这么高兴,还能愉快,至于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那都是我们的评论家理论家的事”。
听了朱老师的课,感受到好的作品在于真诚,尤其是童话作品,要具备幽默和童趣,不管大人或是小孩,会从作品中领悟到生活的美好和纯真。
如侵图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