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是否能进步的标准,从来都不是看他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他的工作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想在职场中充满诗意的活下去,只靠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么靠自己的创造性,要么靠自己的独特性。
工作时,要每天去想:
我每天花费的时间,做的这些事情,对我的长远发展来说,有没有正面收益?如果有,那么,你不但是在工作,还是在进行自我投资和提升。
如今,这个时代需要的是高效率的勤奋,因为低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它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努力,其实是在刻意回避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转换一下工作思路:
学会高效地偷懒,每天只做最重要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他事情能拖则拖,拖到它变成“最重要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再去做。那省出来的时间怎么支配呢?当然是自我提升。
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正确,有效,合理地偷懒,为自己节省宝贵的自我提升时间呢?
1 按优先级排序,重要的先做
为什么要优先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呢?因为在一个项目中,能够拉开差距的,能够跟竞争对手有所区别的,不是那些毫无难度的小事,而是那些高难度地节点。在这几个节点上,做到50分,70分,90分,所体现出来的差距,可能是天差地别。
高效率的人往往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们很少会无动于衷。因为太专注于小事,对大事会缺少驾驭能力。
2 要能讲出新东西,让老师放心
当老板追问进度时,一定要能讲出点新的东西。可以是一些小的进展,小尝试,新进度。在工作中,手脚可以懒,但脑子一定要勤奋,要善于思考。
3 倒推“最后期限”,用好减法思维
放弃低效率的勤奋,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该执行的时候执行,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方向,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多些理性思考时间,工作效率自然不会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