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伴着头疼,与cc聊了一会天就睡了,一个晚上睡得昏昏沉沉,各种梦。
醒来发现也才4点,算了,写书评吧。
本年度第九本书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完结。这周用的微信读书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读的时候,老觉得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我并没有放慢速度。我还是喜欢实体书啊,所以看完,还是让huhu帮下了一本实体书,等实体书到的时候,在重新翻阅一遍,仔细体会体会。
最近一直在为自己的读书找方法论,因为我现在深信不疑:凡事都有方法。尽管有朋友觉得我现在看的书都没营养,但我却真实地感受到了,书中的东西对我有帮助。
既然我无法像一些擅长读书的人,能轻易的获取书中的知识,那我就走些捷径,有的放矢,用别人验证过的方式来汲取我想要的知识。
国际教科文组织数据表明,19世纪知识的更新周期是50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新周期为15年。20世纪90年代,知识更新周期为3-5年。而如今,已到2019年。想必,如今的知识更新周期已不到1年。
许多人都在说,一个中国年,相当于40个美国年。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发展的一两百年。迅猛的发展态势,导致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在向前翻跃。
不学习,那么我们势必会被狠狠的甩在身后。
作者介绍了一种方法:拆书法。(也称之为便贴法)
拆书七大步骤,如今记得6个
1、确认所读的书的类型
2、用自己的话重述书中的内容。
3、回忆自己与之匹配的经历
4、寻找解决办法
5、指示纸提醒该页有分享
6、过段时间回头检视自己有无按照解决方法执行
其实简单而言,就是看到书中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贴上3张便利贴。一张重述书中的话。第二张写自己经历过的事。第三张思考下接下去如何做,并给出计划。
刚开始看书中的拆书案例时,一直在想:什么鬼!为什么能拆出这些想法?
是啊,一百个人读书,有一百种想法。简简单单一个段落,每个人读都有不同的想法。突然很想去参加一会拆书帮现场活动,去体会下,同个段落不同人的领悟,去感受下不同想法的碰击。
今天尝试着用这本书的方法读了知识的管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怀疑,我能怎么写出什么东西吗。没想到,短短50页,我已经贴了15个便贴了,从来不知道,自己还能如此思考。
也可能是思考过多,所以整个晚上,睡觉感觉都在拆书,都在思考。醒了之后,甚至想用拆书法来分析自己最近遇到的事。
算了,放过自己吧,最近遇到的事太过复杂。我还是等过段时间,通过这拆书法能熟练分析书籍的时候,再来分析自己的事情。
清晨,已能听见鸟叫虫鸣了,我还能重新入睡吗,感觉头还有点痛,希望再醒来,头脑已是完全恢复。用了这一个小时完成书评,顿时觉得今天的任务减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