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寻问了朋友当地的疫情情况。他说在老家过年,老家的路已经封了,几乎不出门,孩子整天说无聊,不停地看手机。
现在孩子看手机几乎已经演变成了手机在带孩子,商场里,餐厅里随处可见家长与朋友自顾自的聊天,将手机赐给孩子让他安静地躲在角落自娱自乐。记得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在一个圆形空桌上的半圈,依次坐着四五个孩子,大概三到五岁的样子,仨俩一起的盯着屏幕,间或传出“突如其来”的笑声。同桌没有一个大人在旁,这张桌子是在过道里的角落里,看起来像是特意空出来为小孩提供一个“服务”。过了不久,大人们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走出来要走属于各自的手机。有的执意抵抗,拒不上绞,并怀着恶狠狠眼光瞄一下面前的“敌人”,用一句弧形的“嗯儿”来表示,我还没看完(看够)呢;稍小一点的则是哭闹的厉害,立马缩到地上打起了滚,等到“物归原主”,才肯起来,眼神重又回到小小的屏幕上;有的家长比较明智,直接说该走了,你看完这集给我,于是孩子边起身边拿着手机,几乎是家长搀扶着走向电梯。
大概七八年前,手机娱乐刚刚兴起的时候,我记得有这样的新闻,几个好友去饭店吃饭,在吃饭前立一个规矩,谁看手机谁买单,或者看一次罚喝酒一次。后来也许是效果不太明显,直接在吃饭前全部上缴手机,目的也是希望大家重视一下来之不易的聚会,彼此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快速推进,这样的“面对面”已经真的来之不易了。想必这些人也逐渐成了父母,将这个习惯遗传给了孩子,曾经的“不能看”或者“收手机”没有了限制,终于舒坦很多,也不必装模作样的给孩子带上一个“紧箍咒”了。
众所周知,最好用触屏缔造者乔布斯,禁止家里的孩子玩iPad或者iPhone。
在他的办公室里,甚至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而事实大家也知道,这件事对孩子并没有好处,身体和心理上都造成了很多不可以逆转的影响。比如眼疾,脊椎受损,精神涣散,语言障碍等。我们觉得小孩子看看动画片,玩玩游戏可能还会开发些智力,而事实却是智力可能严重受阻。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度,无论玩游戏,看视频,还是盯着更大的屏幕——电视,都要有时间的约束。我们身为监护人,不能让手机来当“监护人”。孩子需要的是陪伴,相信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而非手机的陪伴吧?
据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是3.5小时,正是我们的“言传身教”,使得我们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立场来直面孩子,因为他会问,爸爸妈妈怎么一直在玩手机?
如果我们用看手机的时间来看看孩子,相信他们会对我们比手机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