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教语文的时候,学校正大力推行新教育,新教育在具体落实时,其中有一个要求是让学生每周写一篇随笔,也就是周记。
部分学生们潦草的卷面让我看得两眼发花,但莫名的强迫症驱使我必须给每个学生写一句以上的评语,除非学生的周记是抄的作文,我就只评一个等级和日期。我每周一早上一走进办公室,面对堆积成小山的周记本,苦乐参半,我批改得十分辛苦,却也乐在其中。
大部分学生们在周记里什么都写,他们在考场作文中没有展现的文笔和才思,全在周记本里展现了。如果打开周记,会发现,其实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天生是爱写作的,王君老师的那句“天生我才会写作”送给绝大多数孩子都没错。孩子他们想写自己想说的话,无关文采,无关中心思想。可是考场作文、应试作文不允许他们这样。
正如孩子天生都是爱阅读的,只是某些客观条件让他们关闭了那扇窗。
我每打开一本周记,就像打开了一个学生的成长史,也像打开了一个学生的生命之窗,从中我总能窥见不同的思考,或带给我启迪,或引发我的感动。
有小女孩写:父母外地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是爷爷奶奶总是吵架打架,我感到很害怕,但是无论我怎么哀求他们别打了,他们还是会打……我总安慰她,很想抱抱她,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有一个看起来吊儿郎当,却又感情细腻的男孩在周记里写:侧眼看人是另外一种尊重,学校那个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正常的男孩,或许并不喜欢我们用正眼打量他;他还曾写:某个被老师批评了的晚自习,同桌那个安静的女生突然请他吃辣条,他突然决定还是安分一点,至少不打扰她学习;还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写:老师真偏心,总是喜欢长得好看的女生……我回复他:我没办法啊,女生我都喜欢,尤其是长得好看的女生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有个九年级的男孩子经历了体育考试之后写:以前非常讨厌学校的早操,冷空气从喉咙穿到肚子里,现在想跑也跑不了啦。珍惜当下!因为当时学校的规定是体育考试之后,九年级就没有必要再跑操和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了,学生们突然又怀念起来。
学生们在日记里吐槽学校、吐槽老师、吐槽父母,和我分享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其他老师之间的隔阂……我们会感觉自己真正地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流露于笔端。我也常常把有趣的、有文采的周记在班里分享给大家听,或者是打印出来,整理成一个册子放在课代表那里在班里传看。
有前辈说,你这样让学生每周写有什么用呢?他们的作文水平没有丝毫提高,你自己还批改得累死累活。我低头一看,似乎的确如此,他们的水平好像和开学时区别不大。我也曾怀疑过自己这样究竟有用吗?毕竟那会儿,那个前辈的班级语文成绩总是考得很好。
但是我还是坚持批改了三年的周记,后来学校没有要求了,我也没再继续坚持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那一届学生初中毕业8年了,他们和我的关系最为亲密,毕竟我们曾推心置腹地交流了那么多个日子。我当时是没有很多教学经验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尽可能地关心他们,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后来,他们的中考成绩也还不错。
双减之后,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好孩子的语文,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让孩子大量阅读和坚持写作,再练好书法。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语文成绩很好的孩子,更是一个灵魂自由、思想健康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