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沟通分享情绪的重要性,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又或者是教师医生等等任何职业。所以今天我要说,不要把道理摆放在一边而旁顾言他,控制情绪请从自我做起。
首先,不控制情绪,家人亲近之人相互隔阂不信任,甚至是造成伤害的成分都在骤然增加。举个例子,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南门值班,眼看着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兴高采烈的跑向他的“母亲”,本来年轻的妈妈也是高高兴兴的,可是一句话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妈妈期待满满地问:“今天语文测验考了多少分?”
儿子表情瞬间凝固,并脸开始红起来怯懦地说:“妈妈,对不起我这一次没考好只得了81分!”
只见这位母亲晴转多云:“什么?你是怎么学的,笨死了,你?”
儿子眼里含泪:“妈妈,下一次我一定努力学习,保证考好!”
妈妈已经完全愤怒,大声地叫嚷着:“快滚上车来,走!”儿子只得蔫蔫的上车走了。
事情前后,每个人感受都截然不同
母子俩走后,我陷入到了久久的思考之中。是谁给了父母这么大的权力如此趾高气昂,情绪如此不堪忍受?我们经常说的亲子关系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孩子欠你的吗?若是换种情绪,先问问孩子累不累?学校里有那些有意思的事情以后再问成绩不行吗?天气变化也太反复无常了吧!控制情绪从家长自我做起。
其次,控制情绪,于学校也是。无论家校关系,还是师师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控制好情绪是能够良好关系的关键。教师们在自己家庭中处理好家务家庭亲戚亲子关系,自然情绪一定会好。只有教师好情绪,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引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才是在群体团队中形成良性循环,善莫大焉!反之,教师不能控制情绪而把消极情绪带到教室传递给学生们,就会产生“多米多骨牌式”的连锁反应。正如上文中的例子孩子的母亲只是影响到自己家的孩子,而教师则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几百个,岂不悲夫?
再次,控制情绪,社会上更为重要。有些社会人士,总是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受害者心理”。是的,很多人总是片面遐想,就好像全世界都是欠他自己的:什么事的责任都与之无关,从来不主动参与并作为解决任何问题。更有甚者工作是为他人干的,孩子是为他人养的。大家应该记得“八达岭公园老虎吃人事件”?我另举一例:某大楼卖空调售货员的和顾客发生争议,因售后问题几经争议,最终因为情绪失控言语不和,双方丈夫齐助阵,一方大打出手持刀伤人一人命丧,双方家庭都支离破碎。
为什么好好的人充满情绪气体就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失去理智?其实,细细思考不难发现端倪,“习惯而已”——心中只有自己,装不下他人,装不下周围的一片天。无独有偶,家庭中的孩子们也是,他们的情绪直接延续家中父母长辈,以及其他监护人的耳濡目染从而“很随XX角色”!
总之,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脾气大过自己的本领。“境由心生”——所有问题的原因都在我们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找到更加人生发展的广阔道路。广而推之,无论个人,群体,团队,集体,平台,单位,务必要做那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控制情绪,请从自我做起。成全他人,就是你我在相互成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