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朋友谈起了他的儿子的中招考试成绩。儿子考了399分,这个成绩使他只能上最差的高中。朋友的儿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朋友和他的妻子忙于创业,忽视了孩子小升初过渡时期的学习,孩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自朋友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以来,在孩子的身上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努力地改变自己,想尽办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端正态度,认真学习。
孩子的状态一直没有大的改观,他一度想要放弃。作为朋友,我曾经安慰他: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就算孩子没有进步,至少他没有退步、他没有和那些坏孩子玩到一起去、他的品行没有变坏。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你的这些话,我真的早就放弃了。
中招的考试成绩给了朋友当头一棒。他失望而愤怒,同时感到非常丢人。他说:我从今以后不再管他了,随便他在高中混几年,然后把他送去当兵算了。大家都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放弃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话题转到了现在的大学生身上。
我们身边不乏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考进理想的大学的“好孩子”。初、高中阶段不好好努力,整天混日子,然后勉强进入一所普通的大学甚至是专科学校的孩子更多。有些“好孩子”进了大学之后,似乎就功德圆满了,放弃了继续努力,坐等一纸文凭,结果走上社会时两眼一片茫然。反之,那些曾经的“坏孩子”,好不容易混进大学校门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危机感促使他们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自己的未来具有更强的掌控力。
这些后来的“觉醒者”必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没有沾染太多恶习,品行端正;二是父母的支持。这两点的关键都在于父母的坚持,因为有了父母的坚持,孩子才能有后来的机会。
话说到这儿,朋友的心情好多了,轻松了许多,说:那我继续努力,但愿他有良心发现的那一天。另一个朋友说:你要多看他的优点,要让他觉得你相信他。我对这个朋友竖起大拇指:进步好大啊,以前只会武力。朋友笑了:我这不是被儿子逼的吗?他在班里成绩倒数,以前我一见他不懂事就抬脚踹上去了,后来看着这样也不行啊。我就努力去看他的闪光点。他心眼好,从来不记仇;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立即就捡起来送到垃圾桶去;生存能力强,不娇气;会照顾妹妹……
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孩子其实有那么多优点,也那么可爱。我们大人只是改变了一下评量标准,看到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样。这个改变是孩子推动的结果。
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能成为大人,是他们在逼着我们成长。如果我们不肯成长,我们就将成为孩子的障碍,成为他们的挡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