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其实是有根据的。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儿》都是他的自传体,他小的时候流落街头,差点靠行窃为生,但心底的正直终战胜不公平的命运,靠努力成为文学大师。他的文章幽默、轻松,描写的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却带着调侃,我是很佩服他的心胸的。文章能代表作者的性格,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我,敢于正视自我,把真是的自我展示出来,从而了解自己。从另一方面只有认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扬长避短,最大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有的人性格能使家庭和睦,有的人的性格适合和人打交道,而有的人的性格适合开创一番事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爱国情怀的体现,在金军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也是没有屈服于金军;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豪放不羁,自由洒脱;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正是不屈于权贵的性格的体现。
但又有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房思琪的老师,说话冠冕堂皇,做得一手好文章,强迫未成年女孩还振振有词。导致最后作者林奕含对文字失望到了极点,她的采访中有说到这个问题,当时她的情绪是深陷入到了困境中。她不明白,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来,这种颠覆最后导致了她自杀。
所以说文章的好坏不足以评判一个人的人品,正如书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难倒就不能再塑造一个虚拟的作者性格出来?书中有嫉恶如仇,神通广大的苏悟空;有神机妙算,料敌如神的诸葛亮;还有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关羽。引得多少读者为之神往,但实际历史上却没有这么厉害,这就是文字的想象力,文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