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这个问题正好整理下最近的学习成果,一点愚见,欢迎批评指正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才是知识?或者说学习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应该避开我们的一个思维误区,就是知识≠知识量。比如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我小学的时候就会背,但却对它到底有什么用一无所知,直到我到了大学后的第一个中秋。当天晚上,我背着书包从图书馆往回走的时候,不自觉地脑海中就跳出了这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在这一刻,这两句诗融合进了我当时的情景,与我自己的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的就转化为了我的知识。以后再提起这两句诗,我就一定会想到那个中秋。
说完了知识不等于知识量,那知识道理是什么?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涉及到一些事实及概念,也就是什么是什么。而程序性知识涉及到的多是技能,算法等,解决的是什么该怎么做。
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核心应该是让知识结构可视化,这一点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我自认应该是其中的佼佼者。跟土木行业相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二建,我和身边的朋友大多只复习了十天左右就过了三科,靠的就是这种知识结构可视化的方法。以二建中的市政实务举个例子讲讲如何学习陈述性知识以应对专业考试。拿到课本第一步先看目录,了解这本书一共分几部分,哪几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哪部分占得分值最高。了解完这些问题就可以把书扔在一边了,带着这些问题去网上找相关的讲座视频。我一般会2倍速把整个视频过一遍,跟着讲课的老师再记记重点,然后把分值大的部分再反复听几遍,这时候这本书基本就已经装在我心里了。我知道了这本书的主体结构(大纲),知道了哪部分是核心考点(视频重点以及考试分数占比)。最后我要做的就是刷刷题,来填充下我的知识结构就结束了。程序性学习以记忆,理解为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建立知识结构,这一点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不同于陈述性知识,最佳的办法就是练习-反馈-改进提高-练习,一直循环反复,直到达到自动化。比如我想学习炒菜,那我在了解了基本原则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去厨房练习做菜,第一次菜咸了,第二次就少点盐,第二次火大了,第三次就小点火。通过这种不断地迭代改进,或者说是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们的程序性知识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现在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学习的重心应该是知识还是自己?答案应该已经呼之欲出了,对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重心应该放在知识本身;对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重心应该是自己技能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