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花花读书会002期】共读《心理营养》的第19天
今天共读的主题:关于一些疑难表现
在孩子疑难行为的处理上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如果孩子的做法,只是在成人眼里有点奇怪,但并没有因此产生情绪问题,或者产生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结果,就不用理会。
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有这样一个基本信任:你做事情,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没有这个信任,父母很容易有一个成人的评判标准,觉得孩子应该怎样!
分享文中提到的几个案例——
Q1:3岁半的儿子总喜欢重复问问题,明明知道答案还是不断地提问。平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都能不厌其烦地回答,但有时我也会感觉累或者烦,这时候就不想理他。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我应该每次都耐心满足他吗?
回答关键词:有时候孩子喜欢看到妈妈被自己烦到的样子,因为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控制了妈妈”的感觉,这种控制感和胜利感对孩子来说很强烈,能让他很满足。
妈妈在累或者烦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应对方式是:不要生气,但告诉他“我很累不想回答”,或者“我已经回答很多次了,你自己想”。
Q2:儿子3岁多,特别喜欢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女生。每天都要挨着人家坐,时不时会碰碰人家,还不让人家跟别的小男生玩。有时睡觉也要去小女生的床边晃一晃。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女孩?
回答关键词:很可能因为他跟妈妈的联结不够,如果够的话,就只会非常喜欢,但不会到这个程度,特别是睡觉前的这个行为已经是把小女生当成妈妈去联结了。妈妈需要补足许多基础工作,比如拥抱和多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