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是整部剧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完全是一部电影的制作手法,叙事、摄影、画面……
这一集讲了那段时间E连遇到的四件事情:10月5日之战,飞马作战,巴黎休假,往巴斯通行军。
1
如何讲最重要的10月5日之战?用温特斯写报告的角度切入,边写边回忆战场上的情形。
剧集用了八次回放来表现这个故事,现在,过去,现在,过去……充满张力的剪辑,增加了速度感和紧张感,战场上带颗粒感的画面与阁楼里稳定饱满的画面交织,使得战斗的惨烈和温特斯的后怕清晰可见。
温特斯开始写报告,回放开始,讲述这次行动的起始点,队员们都在驻点休息着,突然受伤的阿利满身血污被抬了进来,李高特也受了轻伤,有人大喊,我们被渗透了。温特斯询问详细情况后,做了各方面安排,有人照看阿利,有人去找医生,更多人准备战斗。
镜头从阿利血污的脸,回到温特斯的报告,打字纸上出现“Alley”(阿利)一词,然后打字机接着运动,嗒嗒嗒嗒,打出“squad”(小组,队)一词,镜头又开始回放,一条浅沟中,夜色很浓,温特斯弯着腰,正带领一队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行。
这样的叙述方式很有效很精彩,而且切换利落,衔接自然。
这样的切换共有八次。
八次写报告会无聊对不对,导演加入了小小的变化,包括喝水的小动作,还有一次,尼克进来拿酒,和温特斯调侃了几句,活跃了整个场景。
也正是在这次小轻松后,画面再到战场上,是红色信号后,温特斯和一队人向着堤坝猛跑。温特斯率先冲上堤坝,射杀了那个孩子德军,然后射杀右边的一大群德军。
这么多德军,温特斯暂时只有一人,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这是何等危险?一个德军倒下,再一个,再一个,来不及细细体会这种紧张情绪,E连的人已经冲上来,开始了更猛烈的射击。德军只得仓皇逃窜。
在原著中写到:“温特斯意识到他和他的队员们‘非常非常幸运’,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他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德军糟糕的指挥。”文中提到的分析报告,是不是剧中温特斯写的这份报告,不得而知。
第八次再到写报告的画面,已经是温特斯的报告打了两页纸出来。
但行动并未结束,镜头换过去,温特斯蹲在一个树桩边,面色凝重,尼克走过来说:“22人受伤,是吧?”
导演再次借尼克的语言,传达着更多的信息:“你们碰到的可是整整两连的党卫军,歼灭大约50人,可能100人受伤……”
原著里写到:“温特斯称这次为整个战争中E连所有行动中最精彩的一仗,甚至比D日更要出色。”
导演处理这个事件,举重若轻,没有过分渲染温特斯和弟兄们的幸运,更没有表现他们打完胜仗后的狂喜与轻松,对依然处于战场上的人来说,没有轻松的时刻,导演的描述是准确的。
继尼克对这次战斗的总结之后,辛克上校出场,问温特斯对于管理营部有何想法。温特斯问下一任E连连长是谁,辛克上校说是穆斯·海立格。
至此,温特斯的身份转变,从连长到营部参谋。E连换成海立格指挥。
第一个故事也在此结束。
2
用时间为母题,串起第二个事件:飞马行动。还是从温特斯的角度去写,他没有参与行动,甚至不是指挥官,导演却将这个事件与温特斯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在温特斯写报告之前,是和尼克到团里开会,知道E连要执行一个飞马行动,解救英军第一空降师被困人员,行动时间是凌晨三点。
第一个故事叙述结束后,尼克和海立格来找温特斯,还是原来写报告的那个阁楼,故事延续很好是不是?
海立格向温特斯汇报作战计划,温特斯习惯性地说出几个重点,其中速度是关键,并看了手表。
尼克在那里使各种眼色,表示海立格来找你汇报只是尊重你,你不要全权代办了啊。温特斯对E连各种放不下,尼克话里行间都是:你不是E连连长了,你是不是该放手了,事情交给海立格去做就好了……衔接处理非常自然。
海立格带着E连人员行动,划船过河,解救人员……画面又到了温特斯的阁楼,勤务兵拿着什么文件来签字,温特斯签完后,看了看手表。他不在现场,却牵挂着行动中的弟兄们。
再切回到行动现场,短暂的几十秒后,行动结束,到了英军和E连的庆祝现场。温特斯拨开窗帘,看那栋楼里的灯光,微微一笑。他们安好,我就放心了。充满温情的内心,导演处理得极其自然。
至此,第二个事件结束,有力而清晰,特别好的叙事结构。
3
一个硬币,三层套叠叙事,将两个事件串起来。
巴黎街头,喝过咖啡后的温特斯站起来,付钱时,一枚硬币掉在地上,温特斯弯腰下去,接下来画面里出现一只手,却显然不是温特斯的,骨骼粗大,有很多污垢,硬币捡起后,将这枚硬币放入另外一只手上几枚硬币中,数了数,镜头往上移,是一个法国男孩,当时温特斯和他在同一辆电车上。
这个男孩在电车上对着温特斯微笑,他的笑,让温特斯心里一紧,画面回放到堤坝上他射杀的那个德国士兵,那个男孩也曾对他一笑。两个大男孩,一样天真的笑。
温特斯虽在休假,心里却哪有丝毫的轻松。一枚硬币,将温特斯和男孩连起来,笑容,让法国男孩和德国士兵连起来……
德国士兵,是温特斯在捡起硬币一瞬间,回想中的回想,是三层套叠叙事。
这样缜密的故事设计,实在让我感叹不已。
4
同一场景的三次重复,串起三个事件。
我说的这同一场景,就是温特斯射杀德国男孩士兵的场景。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惊人的开场。
手持摄影机长时间跟拍,剧烈晃动的画面,有粗大颗粒感,地平线时隐时现,刺刀晃进晃出,粗重的呼吸声,镜头稍稍拉远,慢慢看到一个戴着头盔的人在奔跑,刺刀前后晃动,上了一个坡,到了平地,镜头迅速切换角度,插着刺刀的步枪在画面最左边,右边是坡下的一个德国士兵,正慢动作似地从草丛中弓起腰,抬眼看,跪着直起上半身,镜头转了方向,左上那个军人,现在看出来是温特斯,步枪里射出子弹,右下这个德国士兵被子弹击中,身子抖了两抖,倒下。
画面黑屏,出现字幕:1944年10月17日,荷兰,史空德洛特。
这个场景在飞马行动前首次以独立单元形式亮相,在第一个事件10月5日行动的叙述中再次出现,然后又通过法国男孩的笑,将巴黎休假也串在这里面。
三次出现,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拍摄角度,将温特斯的内心活动成功而准确地被外化,摄影角度的不同表示了内心感受的不同,有时自身的恐惧更多,有时对男孩的怜悯更多,有时关于战争的思考更多。
后来的剧集中,温特斯再一次回想起这个场景,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开枪。
四个夜晚,使四个事件有了彼此的联系。
其实在原著中讲到,这次是两个月的坚守,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件,但是导演只挑出了阿利受伤10月5日那个凌晨的行动,而飞马行动也是在夜里三点,巴黎的休假本,导演选择了温特斯坐电车的夜里。更不用说,往巴斯通的行军,也是在夜晚。
我总是会想,如果是让我来写第5集,会用怎样的方式?
如何把这四件事有效地串在一起,而不是仅仅以时间为序,不至于一盘散沙,又不至于缠绕不清,实在不容易,出彩更是艰难。这集的导演汤姆·汉克斯给了我一个最佳的答案,分析完这一集后,只能说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