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的几个关键概念:
一、自组织不是无组织。自组织是在应对及适应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形态,
二、自组织是动态的、多元的、网状结构的组织,它颠覆了原先单一的、稳定的、确定的组织结构,而且它总是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有序到相对无序的动态良性循环,而且往往是整体有序和局部无序、宏观无序和微观有序并存。
三、自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其内在的、本质的追求与传统组织一样要追求效率、活力与适应性。
四、自组织与管理的关系是,它更强调组织内部的共创、共治、共享,对传统管理的权威来源、控制方式和流程、角色定位与分工等构成了冲击。
自组织是动态的、多元的、网状结构的,当形成组织的时候,就有一个进入和退出机制问题,这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如果与组织文化基因不合、不认同组织目标的人都进来了,那自组织就无法进行。
为了使自组织正常运行、产生功能,控制中心有必要进行管理,如制定规则、维护秩序、整合资源以及提供保障。再次,既便组织是完全的自组织,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使其生成所需功能,也是可以对其干预的。比如改变输入、调整反馈(改变或增减正或负反馈),甚至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系统内部结构和机理。
一个有效组织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共同目标、共同意愿和有效沟通。传统组织与自组织有哪些不同?
(1)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沟通的方式还有些差异。传统组织可能更多的是纵向沟通、整体沟通,而自组织在横向沟通、局部沟通上会更畅通,甚至一个局部就可以成为一个生态链,进行闭环沟通。
(2)传统组织目标更要确定,自组织则方向更重要;传统组织是共同意愿是先提出来然后大家消化接受,自组织则是从开始就需要达成共识,且共同意愿更重要。我认为这也是传统组织与自组织的差异。
自组织的低层控制。所谓的低层控制是说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新的方式方法可能往往先从低层开始。比如你家有两个小女儿,姐姐带妹妹,她们俩就是一个小系统,互相游戏、互相玩,这就是自组织,而往往家里有很多的游戏规则、有很多的控制要点是从她们开始的,不是而从你这个父亲开始的,这就是低层控制。它从微观的、局部的,就是在组织里面位置比较低的人开始控制这个体系。低层控制就是在最接近一线的地方最先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能影响和左右全局。
自组织得这样理解:规则有不确定性、结构有不确定性,即便有规则也是在搏弈、互动、交互中形成的。自组织本身的规则也是个动态的结构,它可能有一点基石,比如共同的价值观,但是具体的规则、制度,人的交往方式等,这些是在自组织过程中重新建立起来的。
就像“说走就走的旅行”方式。一个年轻人在微信上说,我们自助游大理去吧!有人响应以后,他们就自己组合、自己策划线路、预算资金,商量一路上谁来负责管钱、谁负责找车,等等,你看,规则就是自组织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组织的基本规则是在行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预先所确定的。在互动、组织过程渐渐逼近规则和秩序。
规则本身也是分层次的,可能元规则先定下来,次规则在过程中再互动形成。低层控制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