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他底下的人民?一个怎样的管理才能使人民安定且幸福?在朱熹所写的大学之中提到:管理人民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对人民颁布法律,对人民产生一些约束作用。这样不仅能保护人民,还能使国家安定。这种方法就可以叫做“新民”。
在这里,徐爱提出了一个疑问:朱熹提出的“新民”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也很有用,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认为“亲民”更好?这里有什么特殊的理解和证据呢?
王阳明在这里提出:“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其实朱熹主要的思想就是对人民进行一种教化,使人民自我提升,那么,这样的人民就自然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作”。而王阳明说的“亲”跟这个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亲”就是一个君主,发现他的人民处在了一种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各种战争叛乱时,这个君主会从心中由内而外的希望百姓的生活做出改变,然后使人民的生活逐渐转好。
如果一个君王会像发行教条一样,去对人民发出改变,这最终都是人民本身外在的表现发生了改变。这样的君王没有将他的仁心向外推行到百姓百姓,只是希望人民听了他的教化后发出改变,这样对待人民的君王是不行的。即使君王对人民发出了无数的教条,但是君主对人民的态度一直不做出改变,那什么人民在某一天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依然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所以王阳明认为,一个君王只有这种办法去治理国家,那一定是不行的,所以王阳明对“做新民”产生了不同意见。王阳明认为,管理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仁心外推,去爱戴人民。人民有了这样的君王,就既可以与君王和睦相处,能得到自己的利益还能享受君主所带来的安乐。
不过,“新民”和“亲民”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似乎从本质上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在这里“新民”更像是一种过程,而“亲民”更像是一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和乐的思想和逻辑。在君主心存仁爱的同时,有一个好的政策和形势,这样才能最好的管理人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