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事情,还有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资讯,让我不禁重新思考“爱与安全感”对一个人生涯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咨询对象即使经过沟通了解了自己的特质和适合的生涯方向,仍然迈不出那关键性的一步,因为内在的不安全和不自信在作祟。再有,韩国艺人崔雪莉自杀的消息被推上“热搜”,引起人们对童年“爱与安全感”的讨论。
众所周知,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金字塔的第三层次。通常我们认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人们的需求便会走向更高层次的“归属与爱的需求”。的确,这符合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的需求演变路径,解决生存问题是基础。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富足,但是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反而未能真正关注到“爱与安全感”的不足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对于不少80后、85后的咨询对象来说,不少人曾经有过一段家庭生活艰难的日子,原生家庭为了生计或者生活的希望,采取了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很多人是缺乏爱和安全感的,进而缺乏成长的自信与胆略。当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类咨询对象想寻求更大的突破,然而内心却时不时地有畏惧心理在作祟,内在心理障碍则成了生涯发展的最大阻力。
不得不说,很多咨询对象的生涯困惑都是在为童年时期“爱与安全感”的缺乏买单。正如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其实,很多咨询对象都是内在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渴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因此他们才会选择求助专业咨询改变现状。然而,对于该确定怎样的生涯发展目标,他们是茫然失措的,因为内在不相信自己具备实现更高目标的潜力,久而久之,则失去了冒险和挑战的底气与勇气,循环上演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生涯困惑。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拥有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则会培养出高自尊、高逆商、高情商的人格特质,这股自信的力量会推动生涯发展势如破竹。可见,突破生涯发展瓶颈,培养“自信心”是关键。尤其,当社会发展进入不确定性时代,“自信”这一优势特质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就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现代社会而言,“归属与爱”的需求反倒成为了家庭需要关注的焦点。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当一个人内在的归属感和爱富足时,向上发展可以获得高自尊,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向下延伸则具备由内而外散发的谋求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