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满足我们正常生活的空间并不需要有多大。很多人一辈子就在他的一亩三分地生活,也挺好。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都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好像安居乐业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词汇了!说起安居乐业,上一代人好像都能安居乐业,反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安居乐业成了奢望?房奴,车奴,孩奴……为什么?社会在倒退吗?还是我们比上一代差?好像也都不是?现代的我们,吃的不说是天天山珍海味,但偶尔尝尝问题都不大,反正不会饿肚子了。穿的不说锦缎貂裘,穿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还是有的。没有好几口人穿一条裤子的情况吧!
从书里看见,那时的我们中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的衣食住行当地环境基本上都能满足。但是,都没有多少钱!现在的我们地球村,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跟当年的统购统销有区别吗?口袋里能花钱是多了,能买到的东西也多了,但是能留下的储蓄逐年减少。为什么?大面积的种植单一作物,确实比小规模的种植单位面积的成本要低。但是,风险也大,同时,浪费也大。比如种玉米,我们要玉米粒,所以玉米秸秆基本没人要,因为要保护环境,还不让私下焚烧。很多时候基本白送甚至花钱找人处理掉。那么,我们在计算收益的时候就不能只算玉米的收益,还要加上处理秸秆的成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玉米秸秆就毫无价值。如果我们能把玉米秸秆利用起来,不管是粉碎了当饲料还是沤肥,这也算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处理方式。既然合理,可为什么本家人不做?可见还是成本。当一切只为种植单一作物服务的时候,其他的非目标利益均大于成本(或者叫思想成本就是懒得想这东西值多少钱懒得去找销路将利益最大化)。这算是一种伴生浪费,那么还有一种生产浪费,比如种植玉米,你得除草吧。除草剂算是生产成本,那草呢?这算是一种浪费吧!草要生长总要消耗土地肥力,光能资源。所以草跟玉米秸秆一样,也是成本,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既然要除草为什么非要用除草剂这种纯成本的方式。完全可以换种方式。简单的有这两种除草思路。一种是挤压草生长的空间,比如玉米间套种经济作物争抢草的生存空间,一种是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养点吃草的牲畜家禽等等。但是没有人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意味着自己的目标利益增加,那么需要照顾到的地方的成本就要增加。甚至影响主要目标利益的收成,感觉上就有点得不偿失。
分散风险,炒股的都知道,不炒股的也多少听过。但为什么到了农业就没人再提这件事了?农业不应该是单维空间。农业纯产出或者少投入高产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想象一下,森林里打个猎,摘个果,这难道不是农业的原型?那么我们给森林投入了什么?那么我们在这样想,我们安森林的构成,在我们荒废的土地上仿制出符合我们的农业森林,怎么样?是不是既能减少投入又不伤害环境还能增加收入?这算不算是多维农业。
其实一个农村就包含了生产,加工,消费,休闲,旅游……一些社会必须的要素。但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实放大了的社会要素。打个比方,农村就是360p的照片,什么都有,就是不清晰。社会就是一张4k的照片光鲜亮丽,清清楚楚。而我们就生活在360p大小的地方,看上去也是光鲜亮丽,清清楚楚。但就是不全。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学习。清清楚楚,互不侵犯。
读后乱想,就当给您添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