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摘自《为何家会伤人》
汐汐和她老公在结婚一年后进入了冷战状态,回了各自父母家。
究其原因,说是总吵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吵架,而且谁都不让谁。但是两个人的脾气都挺好的,对朋友,对同事,对其他任何人都挺好的,就是看到对方火就忍不住往外冒。
我就问她,那你为什么只对他总是容易暴脾气呢?
汐汐说,他老是挑我毛病,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碗没刷干净啊这样的事情,他一说,我立刻火冒三丈。
我说,这确实不是多大的事,说了改了就行了,为什么不允许他提一点意见呢?
汐汐说,就是不喜欢他挑我毛病,多小的事情都不行!
我问,你爸挑你毛病么?
汐汐想了想,说,你怎么知道?从小到大我爸就爱挑我毛病,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都快烦死了!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情形更加复杂。然而,恋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许多幻灭的爱情。
----摘自《为何家会伤人》
汐汐在恋爱时,并没有觉得她老公和他爸爸有相似之处。因为汐汐和她爸爸的亲子关系比较糟糕,她很明确的不找她父亲那样的男人。然而结果,她老公还是与她爸爸有相似之处。
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做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伤痕或者说令我们感到痛苦的关系,其表现就是,看起来,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
但过去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很多时候,我们刻意去寻找与父母不同的人。但实际上,恋人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却常常是他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这是我们自己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执着。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上不这么认为。
很多有经验的人都会说,男人啊,婚前一个样,婚后一个样。其实,女人也一样。
在热恋期的时候,恋人都会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以取得对方的好感和喜欢。但当热恋期过去,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和心理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双方就会回归现实做回自己,而这时候彼此都会觉得对方变了,或者之前那么好是伪装。
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即使恋人再像父母,他也还是他自己,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不能希望他为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然而,有的人呢是明确指出要对方为自己改变,有的是嘴上没有要求,但潜意识指导下行为会告诉对方我喜欢什么样的人,对方如果特别想追到你,就会临时做一些改变,当一个演员。
有的时候,一场恋爱会拯救一个人,这也是爱情之所以伟大的深层原因。
如果我们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不被它驱使,而是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行为,那我们就能在恋爱关系里治疗修复童年的伤痕,并且改变和恋人的关系。
汐汐在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忍受老公一点点的挑毛病后,回家与老公进行了深聊。当她讲完自己的故事时,他老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怜爱和理解,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汐汐的脾气总是看起来很暴躁,容不得一点建议。从此之后,汐汐开始有意识的去跟潜意识对话,去安抚潜意识里受伤的孩子,而他老公也很注意沟通和相处的方式,给汐汐更多的爱与呵护。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写在最后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
恋爱也是拯救彼此的最好方式。
只要我们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潜意识,去理解内心的自己真实的样子,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通过自己和恋人去给予内心的小孩足够多的爱,我们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修复童年的伤痕和痛苦的关系,最终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补充:文中一些观点引用自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这本书探讨了中国式家庭的本质,有些问题剥离后的本质面貌让人不敢承认,但分析的确实透彻精准。这本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相关文章:结婚这个事,最重要的是挑老公还是挑婆婆? - 简书
作者:Luna
我就爱研究,研究自我内在和谐问题,内在和谐,才能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