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打算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爱犹豫半天,一方面是因为懒,一方面是在寻找最佳性价比。说白了,其实就是为懒找借口。
比如写日记,早在吃午饭之前,我就把题目拟好了,今日感悟,因为自从我太久不写文以来,我的感悟就如同止不住的鼻涕不停的往下流,好吧,这个比喻有点恶心,因为上午看了很久的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2》,我被她传染了,于是乎变得很粗俗。
还没进入正题,好吧,比如写日记,虽然我早就打算写,可是在吃完午饭以后,我又给自己找理由:没有电脑,我手机写,会不会写的很慢?会不会感悟不能如同奔流的江河那样肆意流淌?会不会伤眼?
最后,我用一个结果终结了这些乱七八糟的理由:想你妹啊,就去做好了,想再多,不去行动,管p用啊。
于是乎,我提手开打,这一个个字便跟蚂蚁出洞一样,排成排的出来了……
其实要感悟的只有一点,人太闲就会胡思乱想,就会有一堆的需求,就会对现实生活有一堆的不满。
有的时候,我们看起来不停的在忙,其实是瞎忙,如同漂流者,是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所以这也是闲。
有的时候,我们内心的目标精确,方向也很清晰,可是就是所有的努力都停留在思想和纠结中,就是木有行动,这也是闲。
就我的理解,第一种闲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可能是因为儿时的生长模式告诉我们,我们不可以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可以有自我,否则就会不被爱,被抛弃。也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的模式都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没有太多的成长需求,如果不需要成长,也是可以的,一个人生活的很快乐,对当下的生活已经足够满足,当然也就不需要什么方向了。
那么第二种闲,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懒,没有勇气去改变,只想待在舒适区,意识上想进步,潜意识却完全不想,就会导致两者的不协调,于是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内耗上。
于我而言,我觉得两种闲我都有,目标似乎清晰,可是有时又很模糊,似乎没有太多的行动,可是有时走过一段路回头看,似乎又从没有停下脚步。
站在一个大的框架去思考,有时候觉得此刻的选择似乎是我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我思考很久,只得出了一条结论,那就是我思考的太多了,于是乎,我告诉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了,顺其自然的去做吧。
比如此刻我想写文,便写,下午要去上课便去,晚上回家该搞文章便搞,用头脑去思考,不如凭直觉去做,来的更有意义。
想起我自己总结出的那句话,身体和直觉才是人最智慧的两个方面。
此刻,我有点累,该去休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