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威胁,每个人的恐惧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得到越多就越恐惧,反倒那些身无一物的人,只有一点点甚至没有恐惧。这点暗合了佛教参透死亡的法门。先给大家讲个自己的真实经历吧。
2012年,是自己毕业的那一年,也是玛雅预言世界末日的那一年。在那之前,各种报道,各种观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导致自己很好奇,到底在那一天会发生什么。不巧2012年12月21前,自己失业了,怀揣着啊湫给的100元,投奔了铠子。在铠子家的一个多月,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害虫,吃光了他家所有的挂面,回想起来,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很快,就到了12月21日,记得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着要是真的末日来临,马上翘辫子,有什么遗憾?思量了一番,除了挂念父母,自己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口袋里几十块钱,好像没有多大的遗憾啊。(当然,在心理层面上来讲当时有着不相信末日的预言。)与此同时,睡在我身边的铠子,不知道他当时睡着了没有。要真是末日,那他可亏大发了,嗯,幻想末日对他的损失很大,感到有些可惜啊,仔细思量,不对,还有一丝窃喜。好吧,我承认当时内心有点阴暗,与铠子互为垫背,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啊^_^。
由此可见,对于死亡的恐惧程度与自己的身价是成反比的。正如歌曲《悟》所描述的那样: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愿力的大小,是有着一定的前提的,至少你不能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这么一想好像很对啊。在冷兵器时代,要真能做到心无挂碍,那在战场上肯定所向披靡了。相反,要是心理还惦念着家里的娇妻是不是跟隔壁老王好上了,那可不妙了,一准很容易被砍死啊。
从现代的角度来讲,要是真正皈依佛门了,那就意味着断子绝孙了(在此不涉及那些伪信徒)。在俗世中也是一样,成了穷光蛋,真的心无挂碍了,也就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你了,也就真的断子绝孙了。这么一想,每个寺庙的方丈,倒是应该加上一条戒律:凡是皈依我佛者,必先自宫,这样修行的进境肯定很快啊,可谓是事半功倍。若真如此,那么作为带头大哥的方丈必先做个示范才对啊,可惜啊,还是不忍下手啊。(PS:在此仅作为一个比方,本人对佛教还是很敬畏的。)
对此,近年来推行得极简主义,告诉人们要学会断舍离,舍得舍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简洁。可是实行起来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的,因为那样做意味着失去,所以非有强大的决心才行啊。为了极简生活,要是让人们一下子扔掉那么多饱含感情的旧物是很难的。譬如,自己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这件衣服可是我哥某一年给我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上大学时穿的、这双鞋子可是花了好几百买的,现在还是很新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因为人们给自己的物品赋予了很多情感。所以你可以采取渐进式的扔掉一些东西,比如规定每天扔掉一样的东西,这样实行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自己学习成长的时候,自身的生活环境或多或少有着一些影响,应该实行极简主义,学会舍弃那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物品,这样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让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