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成熟得很早。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写文章、说话时用到的很多成语,绝大部分在秦朝之前就产生了。其中,有一些使用很普遍,深深嵌入中国人的语言中。但是,也正因为它们被使用地太频繁了,人们很少会发现它们最早居然是从一些伟大的人口中说出来的。
今天给大家介绍六个普普通通的成语,但是它们却是出自《论语》,是子曾经曰过的。
1.道听途说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和孔子当年的意思一样,都是说不可靠的消息来源,孔子也说了,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2.尽善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当年是形容《韶》的艺术成就,这是舜帝时的乐曲,孔子听完之后,说它乐曲很美,内容也很美。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的原话也是如此,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4.登堂入室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当年的意思是,仲由——孔门弟子,学问也算不错,但还不够精深,相当于已经登上正厅了,还没进入内室。
我们现在常常用它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不可小视 。
5.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时,不到他苦思冥想还是不通时,不去开导;不到他有话说但表达不出时,不去启发。给他提示了一方面,他不能推知出其他几个方面,我就不再去教他。
我们现在还是用这个成语去形容人善于学习,能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6.敬而远之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孔子说。要致力于做对人有义老百姓称道的事,对鬼神之事敬重但要远离,就可以算是聪明了。
7.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花言巧语,总是一副讨好人的样子,这种人没有仁德,要远离为妙。
8.当仁不让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在实行仁的问题上,要抢先去做,同老师也不要谦让!
西哲亚里士多德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其实和这句话也是相通的。没想到,东西两大贤者,数千里之遥,竟有同样的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