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苹果发布会最新发布最新的macbook pro,搭载M1 pro芯片和M1 max 芯片,性能炸裂,堪称史上最强笔电。
不过翻看到社交平台,看到很多对刘海屏的吐槽,总的来说,大家都觉得丑,并且没有faceID就更不值得用这么丑的设计了。
不过相比性能上跨越性的提升,这点就接受了吧。毕竟性能甩了其他厂家好几年。
除去性能不提,受关注的还有一系列“返祖”的设计。
首先是外观,翻看Macbookpro的历史产品,我们找到了一款相对比较接近的产品——2008年的Macbookpro
MacBook Pro (17-inch, Early 2008)
MacBook Pro (2021)
从官方渲染图来看侧身没有过渡的弧面设计,总体呈现方正的倒角一如2008年的老mbp,侧身有一种厚重感。
在现在追求越来越轻越来越薄的趋势下,这是个大胆的“返祖”尝试,也有可能是为了性能妥协的产物。
我们看看下面几款在外观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首先是这款上面提到的2008年的mbp
MacBook Pro (17-inch, Early 2008)
然后在Late2008款往后苹果对mbp的外观开始了弧状的设计。
MacBook Pro (15-inch, Late 2008)
2012年往后机身开始变薄。
MacBook Pro (Retina, 15-inch, Mid 2012)
往后外观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过了。
MacBook Pro (13-inch, M1, 2020)
直到2021年,这改动还是挺大的。
MacBook Pro (2021)
目前还未上手真机,所以对这一“返祖”设计不多做评价,不过屏占比变高是事实,屏幕比例也更高更窄了,这对一些文字工作者来说是比较友好的。
“接口返祖”
取消了反人类的全type-c口,HDMI、SD卡插槽、磁吸充电口回归;
Magsafe充电功率提高到了140w.
HDMI和SD回归,对于创作者来说还是很友好的。
“键盘返祖”
MacBook Pro (15-inch, 2016)
MacBook Pro (13-inch, M1, 2020)
苹果从2016年开始使用touchbar的设计直到2020年也就是上一款mbp。就在用户们思考会不会有什么升级后,没曾想苹果一刀全砍了。求购买M12020用户的心理阴影面积。
其实touchbar推行这么多年依旧没迫使大部分软件厂商对这个东西做适配,很多时候就是个摆设,实用性不高,打脸砍掉是明智的决定。
说到这,既然回归了这么多原始的设计,那么那曾经发亮的LOGO应该也会回归的吧!
标记狮 —— UI设计团队私有云协作平台:
标记狮v2.12版本更新!私有云高级版画板评论功能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