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指导原则
1.学生围坐成一圈,老师和学生同高度地坐在圈中。(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坐在地板上,老师也要坐在地板上;如果学生坐在椅子上,老师也要坐在椅子上。这和老师平常站着上课不同。)
2.只要有可能,就要让学生来主持班会,越早越好。
3.主持班会的学生通过让大家传递发言棒(或用于此目的的其他物品)而开始致谢,每个同学都可以致谢或要求别人致谢,也可以直接把发言棒传下去。
4.受到感谢的同学要说声“谢谢你”。
5.老师或主持的学生负责议题,宣读下一条需要讨论的内容。
6.议程宣读过后,写这条议程的学生可以做以下三个选择:1)将他的感受告诉大家;2)讨论问题,但不做定论;3)请求大家帮助解决问题。
7.如果上述学生要求的是第2)和第3)个选择,就让发言棒再次绕场传递,请大家讨论,或用头脑风暴法提建议。8.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评论(除非你是为了提醒学生应该给别人提建议——你可能需要说:“你怎么把它变成一种建议?”)当发言棒传到老师手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评论或提出建议——但仅限此时。
9.每条建议都由老师写在议程本上或者活页夹上。如果可能,让学生来写。
10.在大多数情况下,发言棒要传递两圈,让那些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又有了新的想法的孩子有机会再提建议(第二圈花的时间会比第一圈少很多)。
11.把问题写入议程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的建议。如果另一名同学牵涉其中,他也可以选一条建议。如果俩人所选的建议相冲突,让他们私下里讨论决定怎么做会对双方都有帮助。当讨论的问题涉及全班同学时,可以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