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韩寒的一段微博上了热搜。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微博突然炸开了锅,要知道,这个80后的精神领袖,曾对应试教育不屑一顾,高一就因为七门学科不及格而主动申请退学。他的成才之路可谓给了应试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网友们纷纷感叹:人到中年,那个曾经离经叛道、愤世嫉俗的韩寒也开始向世俗妥协了。
不过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剑走偏锋”的人生赢家,韩寒的这段话三观不能再正了。
那些认为应试教育无用的人,格局一定大不到哪儿去;那些成功了还鼓吹应试教育无用的人心眼儿一定极坏。
【2】
我表哥有个朋友叫阿辰,毕业于一所985高校,他就出生于所谓的寒门。
有次吃饭,大家开心地聊着中学时喜欢的明星,谁谁谁追过的女生,阿辰“咕咕咕”地灌了瓶啤酒,带着醉意说:“你们聊得那些经历我都没有,可老子曾经在上学的路上,饿得去偷人家地里的萝卜,这经历你们谁有?”
看着面带一丝苦笑又醉意熏熏的阿辰,大家突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一边心疼他成长的不易,一边又为他感到庆幸——还好,他通过努力,从村中学被挖到区重点,在应试教育这条道上单枪匹马,杀出了条血路,拿到了大学这张入场券。
毕业后,他经老师介绍,顺利的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准备奋斗几年争取在这个城市安家。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等阿辰逆袭,上演一个“寒门出贵子”的故事?不,那样的故事要么太少要么太假。
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发生在你我身边的“走出农门”的故事。
阿辰会和千千万万挣扎在这个城市的打工族一样,加班到深夜,无助到吐血,背负着买房的压力,还要接济贫困的家庭。也可能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追赶上一个中产家庭出身的小孩。
可是,这都不能否认,是应试教育给了他唯一一次走出大山的机会,给了他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可能。大学更丰富的文化,活跃的思维,结交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隐形财富。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应试教育是帮助寒门之子获得人生更高平台的赛场,虽然不一定会赢,但是你敢拼,就还有赢的希望。
【3】
我有个远方亲戚,女儿研究生毕业,起薪四千。
去年过年去她家玩,她当着亲戚们的面,数落了她女儿一番:“原来劝她不要读了她偏不听,现在好了,读个研究生有什么用,还浪费钱,人家没读书的工资不也跟她一样。”
听到这,我立马躲得远远的,生怕忍不住要跟她争论一番。
有的人月薪四千,朝九晚五,周末节假日全休,有的是时间去充电;而有的人月薪四千,从早到晚,周末节假日全无,重复单调的工作占据了每一个24小时。
有的人月薪四千,是一堆工作里信手拈来,想跳槽随时有公司接;而有的人月薪四千,是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死都不敢辞职。
对于有的人而言,四千只是工作的起点,而对有的人而言,四千是工作的终点。
你说怎么会一样?
更现实的是,企业从提高招聘效率,保障员工整体素质角度出发,有学历或者高学历的人会自动进入第一类的职业通道,而没有学历的人则自动进入第二类职业通道。 不接受应试教育,你连起跑的资格都没有。
虽说没接受过教育的人也可能成为人生赢家,但那毕竟是小概率,人生太短,我们谁都没有十全的把握逆袭反转,所以尽一切可能的去做高概率选择。
【4】
有的人说,应试教育太过死板,选拔不了人才。
不过在我看来,能在千军万马中通过层层考评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良好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负责的态度以及上进心,注定会让这类人离成功更近。
如果你没有在某方面天赋异禀,又或是命好到生在了人生的终点,退学真不是件值得学习的事。
听我一句,如果你还未高考或者正在考研,请认真对待,并且拼尽全力。
更高的平台,一定会有人生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