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为什么孩子总吐槽自己的小伙伴
孩子在家里被宠溺得过了头,对其他人的包容心也差,就不能接受和自己相反的意见,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2.分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外貌形象,性格特征,还是想法、信念、观点是不同的。
造成人与人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基因、环境、教育、机遇
每个人是不同的,所以不需要强迫自己跟别人一样。
每个人都有共性,也有个性。意识到这点,我们会感觉到自由。
1.拓展社交的需求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只要生存在社会上,就要与不同的人交往。
2.拓展社交的核心
接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抛弃改变别人的想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出现一下几个难点:
01)我想要跟别人一样
基于某种归属的渴望,很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被孤立。牺牲自己来迎合关系,最后反而生出很多哀怨与痛苦
02)想要改变别人
我们不断改变别人让对方符合自己的标准。
03)过度保护自己
过度保护自己,是因为觉得不安全,因为心中的恐惧,我要坚强,去指责,去攻击,或屈服、压抑、退缩。当你带着铠甲去应对关系时,人与人真实的链接就不见了。
要解决这三个难点,就要接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抛弃改变别人的想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拥抱别人。
3.拓展社交的方案:
破圈法:走出安全区,到外面去与不同的人交往。
破圈法分为四步:
01)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所谓好奇心,是基于对食物的探索精神,一种想要了解的冲动,一种敞开的状态,它包含着对外界的好奇和妒忌自己的好奇。
我们好奇他的背景,成长环境,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的想法信念价值观之类的。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机会,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02)理解差异
通过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来理解自己,通过倾听他人,来理解别人。然后发现你们之间的差异,你们的需求、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有人看重金钱,有人看重情感;对方需求安全感,而你的需求是自我实现。不同而已,无对错。
03)做出正向的选择
1)去接纳别人维持之间的平衡。
2)调整你自己看待他人的眼光。改变的是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解释的方式。
自己以一种立体眼光来看待事物。
你看一个人从厌恶的眼光看待,,就看到厌恶的部分。
如果你用爱的眼光去看,你就看懂爱的部分,这需要大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要尝试去实践。
3)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信念或者是你的价值观,也可以积极提升自己,通过自己的提升,而影响到他人。
04)付诸行动
在你充满好奇心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不相同,并且做出选择,决定用积极的想法拥抱世界后就要真正的踏出自己狭小的圈子,把你的想法付诸行动。
无论你下一步是要去接纳别人,还是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看待他人的眼光,这些都是你的行动范畴。只有你真的去行动了,让与人交往的快乐成为了你内在的真实体验,它才变成属于你自己的人际交往智慧。3、
3、方案:如何教会孩子与不同的人交往?
01.传授亲身的经验
自己要开始学习实践,有了领悟,有了体验,教起来就容易。
02.变孩子为老师
教孩子的时候,可以采用讨论方式或者咨询对方的方式。比如:你问孩子,我们要怎么样菜可以和不同的人交往啊?孩子会给你提出很多想法和他的经验。教导也是学习。
4.总结。
通过破圈法打破社交困难,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