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奋斗》火遍大江南北,不仅仅捧红了几个艺人,从中也阐述了诸多哲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生的感悟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看问题的点也有了不小的改变,最近无意中浏览了以前写在QQ空间的一些文字,觉得有必要从另一种角度来审视这一部连续剧。
1、亲情的爱
两个父亲的对陆涛的爱是无私的,养父作为传统的父亲提供的爱就像现在诸多家庭一样,父与子的爱,那么的无私。生父徐树森的爱,不仅仅是亲情,同时也是希望把自己传奇的一生做一个传承和发展,哪怕最后拼上一生的心血。
2、随时刹车。
徐志森教陆涛学开车,徐志森说“你看到我怎么开了吧,你不要管这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这和开车没关系,你只要记得一样,遇到状况,就踩刹车。”五分钟后,陆涛成功的把那豪华的奥迪A8撞到了路牌上,吓的一句话不敢说,徐志森也利用这机会说了一段非常有说服力的话“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知道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开车是这样,做生意也是这样,在不清楚周围情况的时候就要刹车,随时刹车!”
随时刹车,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在那里,让我们知道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可以让我们不过于情绪化进而客观的分析问题,可以随时调整。刹车是一个自我正视的过程,指导着我们后继是继续前进还是拐弯,有的时侯人在一条路上走下去,并一定是为了前途的某种美好,往往是为了对得起自己所走过的路。不管前进也好,拐弯也罢,没有对错,正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3、凌空跃起,突破“小巷思维”。
在女友米莱的鼎力相助下,全权操盘价值十五亿的房地产项目,而这次他也终于为自己的骄傲,幼稚,浅薄,情绪化付出了代价:不顾市场需求,不管客户购买力,不考虑成本,不看时局,一味要造最好的房子,造成项目投入一高再高,设计一改再改,工期一拖再拖,终于把公司逼到了无法负担,进退维谷的地步,面临三亿的资金缺口,陆涛终于又再次去高尔夫球场找了他的爸爸,徐志森上了最精彩的一课:“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刺激的运动,于是刚到美国的时候参加的射击俱乐部,可我发现在那里的会员都带着一种怒火,仿佛把子弹打出去才能发泄出来,后来我发觉在射击俱乐部里的人都是来自中低层的人,他们成天被拒绝,只能靠射击来找平衡,后来我到了华尔街,那里成功的人就多了而且各有特点,可我没有把目光聚集在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身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少数的失败者身上,发现他们无论什么出身,来自什么阶层,都延续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小巷思维,就好象身在一个小巷里,不是进,就是退,甚至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这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这样就会有压力,压力多了就会失控,而我说过失控是最坏的局面。那么是谁把他们放进小巷里?是他们自己。你看,眼前这一片绿地,你往哪里走都可以,有很多选择,你愿意在绿地里?还是在小巷里?”
有时候,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小巷思维理论里,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关于进与退的思考,很多时候的所谓前进,只是自己以为的前进,其潜在危害有可能是致命的,在弄不清局面的前进,前面等待着的,往往是悬崖。正如我们职场上瓶颈一样,有的人在巷子里徘徊,有的人凌空跃起。
4、绝地死战
陆涛项目危机的时侯徐志森再次出手,终于挽救了项目和陆涛,这个老爸也不容易,为了把自己所有的人生经验,经商技巧全部传授给这个儿子,拿出了全部财产把这个他认为是个烂摊子的项目全盘收购过来,他要教儿子最后一课,可万万想不到,在老爸豁出一切来指导陆涛的时候,证明陆涛是对还是错的时候,陆涛自己居然放弃了,用徐志森的话说,他是个懦夫。先害了深爱着他的女孩子的家里损失了2亿,再摆了自己亲生老爸一道,当老爸淌进这滩混水把他自己捞起来以后,他不管不顾,一句“不想做了”,就跑的无影无踪。而当时的情况是徐志森赌上了全部资产,政府进行宏观调空,银行紧缩银根,客户持币待购的局面,可说四面楚歌,而看当时的局势,徐志森最后一课,是《孙子兵法》里的“死地则战”:全力以赴,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篇文单实际上也是写给自己的,自己也该到结束这颓废生活的时侯了,及时刹车,冲出小巷,有时即使不能凌空跃起,也可以把堵在前面的墙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