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兼职,和同校的语言学习的师兄闲谈时提到,教是一门学问。他简单地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教别人玩桌游,自己懂得怎么玩远远不够,让对方明白才是成功。有的时候便会遇到怎么讲也不能使对方明白。因此,英语专业和师范英语专业虽然同为英语,但在教上却有许多区别。
我想起我们学校一个学霸老师,他自身的能力是很好的,大家都看得出他是个非常认真且非常有水平的老师。他年纪轻轻,对历史,文化,生物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和见解,能给二十多岁的人很好的指点。但这个指点仅仅限于生活的指点,而不是专业的指点。我们能够从他的一些话语中感知他对语言的热衷,对读书的热爱,然而他却不能够将这份热爱激发给我们,让我们也从语言中获得乐趣,这对于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而言都是悲剧的。那么他只能在自己的书斋里独乐乐而不能将学习的心得体会与众人分享达到众乐乐。
他不太明白的意见事情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中的乐趣,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师生一起讨论挖掘语言中的奥秘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这只是这个老师的一种教学风格吧,他更倾向于做学问,善于讲解各种历史,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但与专业无关。
自己优秀还不够,应当与他人分享。分享只会让自己更加地丰盈,也许在分享的过程中对方会提出各种问题而激发自己的思考,这才能形成一个教的完满过程,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和进步。说到这里,很久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感觉了。上课不再举手,所有人都不愿意发言,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儿时的时候,语文课堂是最快乐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能够毫无顾忌地说出来。说,给人一种力量。
师兄是学阿语,学得不那么好,两个人边吃饭边感慨,人与人的差距,有的人已经因为语言的学习而走上康坦大道,而我们却只能在此辛苦却薪资薄弱。我和他开玩笑,你也是蛮上进的了。鼓励他最后一年尽力学,其实也在鼓励自己,希望离开学校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没落。拿别人的例子只不过是督促自己的一种方式,但不会因此而垂头丧气, 很明白的一件事情是,对方现有的成就都是她过去努力的结果,我们没有种下努力和时间,怎么会开出甜腻的花呢?
一切重来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最难的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当看着别人跑得如此遥远的时候,接受这样一个慢吞吞开始的自己。让自己沉静下来才是最难的。不过,路那么长,她们跑得再快,就算已经到达了终点,走上了巅峰又有什么呢?我只顾着自己慢慢地精彩,其余的,随他去吧。 若将来学而优,定愿分享。教亦是一门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