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问孝。孟武伯,就是上一条孟懿子的儿子,他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说,就是让父母只需要为你生病操心。意思是说,你先别问自己能为父母做什么,首先能做到自己不要让父母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这个生病,偶尔是免不了的,你生病的时候,父母为你忧心,其他都不需要。从今天来说,你工作也不用父母操心,找女朋友也不用父母操心,买房子也不用父母操心。不用父母为你拼爹,更不用担心你学坏吸毒什么的,对你的任何事情都放心,最多就你生病的时候忧心一下。小伙子!恭喜你!你不用为父母做什么,你已经很孝啦!
第三条,子游问孝。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吴国人。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也就是说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回答说:“今天的孝子,说能食衣住行供养父母,就是孝。那犬马不也一样能养老哺幼吗?如果没有敬,只是养,和犬马有什么区别?”
所以呢,不要光是认为给父母寄钱了,就是孝了。要能养,还要能敬。年轻人认为自己比老人懂得多,轻视老人,没有敬心、敬意、敬礼,也是不孝。
第四条,子夏问孝。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说,最难是脸色!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的时候,年轻人抢着干,不让老人操劳。有酒食,先为长者陈设奉上,让长者先吃。难道这就算孝了吗?这不算。事亲的时候,最难的是始终保持愉悦和婉的容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和“礼敬疲劳”,没有“累觉不爱”,那才是最难的!
《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正可做这一条的注脚。
感悟:
在中国不得不提孝顺,什么是孝,第一层意思是不让父母操心就算孝了,少数人做不到,但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给父母报平安。第二层意思是你不但要赡养父母,你的言行举止还得有敬重,不是只给他们提供物质生活就行,发脾气、摆脸色都不算是孔子口中的孝。第三层意思是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或者打电话的时候,都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和颜悦色才算是孝,其实如果说是克制,那内心必没有深爱,不深爱怎么能有和气,不和气怎么会有悦色和笑容挂在脸上呢。
已经过去两千年了,古人的话依旧发人深省,虽然很少人能做到第三层,学习的作用就是让人内省和进化,用理智控制本能。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