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周厉王时期,残暴无道,国人对他的政教不满,于是就有人开始诽谤周厉王。召公知道后,对周厉王说:“百姓快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周厉王不但没有反醒,而且还变本加厉,比之前更加残暴不仁。他在卫国找了一个巫者,来监视那些诽谤自己的人。一但有人诽谤,就把这个人杀掉。于是,国中百姓没有一个人见了面敢说话,在道路上见了面,只是相互看看,用眼神交流。周厉王很高兴,跟召公说∶“我能平息诽谤我的人了!”
召公一听,这还得了,便马上跟周厉王说:“这不是平息了诽谤的人,而是用武力堵了百姓的嘴巴。防止百姓的嘴巴,比防范雍溃的山川还厉害。山川泛滥成灾,水流就会溃散,百姓就会流离失所。要想防止泛滥成灾,只有不断的疏导,而不是堵住河流。同样的道理,如果君主用武力堵住了百姓的嘴巴,百姓并不会真正的服从,只不过是畏惧于武力。要想让百姓幸福,百姓提出的建议,如果是对的,就要采纳。如果不对,也不应该用武力来堵住百姓得嘴巴。百姓在心里天天想着大王的不足,所以才说了出来,怎么能用武力来堵住百姓的嘴巴呢?”周厉王不听,国人在无敢言。
周厉王越来越暴虐,召公、凡伯、芮伯作诗来讽刺他。终于,国人再也忍受不了他的暴政,开始反叛周厉王。周厉王不得已,跑到了彘。太子靖躲到了召公的家里,国人便把召公的家包围了起来。召公说:“当初我向大王进谏,大王不但没有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才落到今天这种下场。现在如果太子被杀,大王肯定会以我为仇人。况且侍奉君主的人,遇到危险要临危受命,被误解也不应该抱怨,更何况侍奉的是天子呢!”召公为了君臣之义,用自己的儿子顶替了太子,太子得到了逃脱。
三十八年春天,周厉王在彘,召公周公辅佐太子靖共理国政,号曰“共和”。五十一年,周厉王薨,周公召公辅佐太子靖即位。
周厉王的失败,在于用武力止住百姓的诽谤。一个圣明的天子,再遇到百姓发牢骚时,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而不是用武力来堵住百姓的嘴巴。百姓就像自己为政的一面镜子,你做的好就会赞美你,做的不好就会讽刺你。面对诽谤,如果是真的,就要去改正。如果不是真的,最好的方式不是辩解,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说明自己是对的。如果辩解,只能发生杀身之祸,更何况自己做的本来就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