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法则指的是增加信息的附着力,以有效地传播信息。附着力因素法强调了信息本身的吸引力。一个信息要想被广泛传播,必须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这种吸引力可能来自于信息的创新性、趣味性或实用性等方面。只有当信息具有足够的附着力时,才能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
芝麻街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拉尔德·莱塞曾与库尼一同创办《芝麻街》节目。他对于电视机所缺少的引起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存在一定质疑,但是库尼、莱塞以及另一个伙伴——纽约马克尔基金会的劳埃德·莫里塞特,决定尝试一把。
他们招募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富有创造力且绝顶聪明的人才。他们借用了电视商业广告的技术来教儿童学数字,并利用周六早上电视动画片里现成的动画内容教儿童学习英文字母。他们请来文艺界的名人在喜剧中唱歌、跳舞或领衔主演一些喜剧小品,这些儿童教育喜剧弘扬合作精神,深刻体现儿童自己的情感世界。
《芝麻街》设定的目标比任何儿童节目都高,付出的努力也比其他儿童节目都大,而且出乎意料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际上每次在检查该电视节目的教育价值时,《芝麻街》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检查比历史上任何儿童节目都更加严格——都证明它的确提高了小观众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该节目成功地把其具有感染力的信息传播给按时收看节目的观众,以及观众以外的千家万户。
《芝麻街》的创始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们的创作经过是引爆点的第二个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的有力体现。 他们发现,在把观念展示给学前儿童的过程中,一些细微但非常关键的调整,就能克服电视作为教学工具使用时存在的弱点,且能使电视上的内容变得令人难忘。《芝麻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掌握了使电视节目产生附着力的秘诀。《芝麻街》的创意只是围绕一个突破性的领悟:如果你能牢牢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你就能教育好他们。
在流行潮中,信息传播者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些特殊的信息传播者才能让消息传播开来,但同时,信息的内容本身也非常重要。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力”。
蓝狗线索
参与过《芝麻街》创作工作的尼克顿公司的制片人托德·凯斯勒对于当时的工作不太满意于是离开了制片组。他认为孩子们不只有短时注意力,反而他们很容易能一动不动地坐上半个小时。他发现传统儿童电视节目过于呆板,他说:“因为这些小观众并不是都那么会说话,有些甚至还正在学说话,所以,通过画面就能让他们看懂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要想使它深入人心,要想使它具有强大的魅力,就必须利用其对视觉的作用。有许多儿童电视节目都充斥着对话,观众很难听懂,很难跟得上。”他的同事特蕾西·桑特麦罗也有同样的疑惑,于是,《蓝狗线索》应运而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96年,在《蓝狗线索》首次放映后的几个月里,它的收视率就远远超过了《芝麻街》。在干扰因素检测中,它在控制儿童注意力方面的得分高于《芝麻街》。
《芝麻街》节目不错,但它却存在一些看似微小却不容忽视的局限性。比如,要持续反映人物的聪明才智而产生的问题。从一开始,《芝麻街》的目标就是既要吸引儿童,又要吸引大人。而部分情节儿童不能理解其中的幽默便开始注意力分散。而蓝狗线索相较于《芝麻街》更注重互动,主角会与观众做一些需要思考的线索小游戏,
《蓝狗线索》在借鉴《芝麻街》的具有附着力因素的创作思想时,进一步加大了附着力,孩子们在观看电视时喜欢保持头脑灵活,如果给孩子们机会,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活跃,这些观点构成了创作《蓝狗线索》的思想理念。
启示
附着力法则在广告和营销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本身的特征对于能否成功吸引并留下深刻印象于受众的重要性。对于广告制作来说,附着力法则体现在信息需要具有视觉化、具象化,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而简易地记住该广告和品牌,实现快速而全面的传播效果。一句简洁而有力的广告词,或者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产品外形和包装,都能使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在营销推广上,附着力法则的运用则更为广泛。企业需要关注受众的理解能力,通过巧妙地包装信息,降低受众的戒备心理,从而提高信息的附着力。例如,可以采用亚病毒营销法,故意散布一些有趣或引人发笑的消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对品牌的关注。
附着力法则的运用需要企业深入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精准地把握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在信息中融入独特而吸引人的元素,从而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营销推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