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飞狗巴迪》,我笑出了眼泪。这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喜剧片。
影片先从一个小丑带着巴迪到一个开生日派队的家庭表演节目开始。小丑表演笨拙。穿着小丑服的巴迪不配合小丑表演,在屋子里疯狂奔跑,踩翻了桌子,小丑追狗,整个人压在了蛋糕上。主人把小丑和狗赶出门外。
沮丧的小丑准备把小狗巴迪送到流浪狗收容所。巴迪在途中逃脱,逃到一个废弃的篮球场的树丛里。
失去父亲的小男孩乔治性格孤僻,很少说话。他特别喜欢打篮球,但是没有参加球队的资格。他就在球队里当陪练、洗衣服、送水。只要能继续留在球队,他不在乎有的队员嘲笑他,看不起他。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巴迪藏身的那个废置的篮球场,就练习投篮。掉到草丛里的球被低声吼叫的巴迪扔了出来。
乔治很勇敢也很有爱心,他拿出一小盒奶酪,把封口撕开,放到地上。小狗巴迪慢慢地走出来舔干净奶酪。乔治想把巴迪身上剩的一些破布拿下来,遭到了巴迪的拒绝。第二次再去那个球场的时候,乔治把球场打扫干净,推到了腐朽的木门。展现在乔治的眼前的是宽阔的海域和一个全新的世界。蓝球是乔治和巴迪的桥梁。因为共同的爱好,巴迪不再戒备乔治。乔治取下了巴迪身上残存的脏兮兮的布片。当乔治看到巴迪把球用嘴拱到球篮里的时候,他惊呆了!天啦!这狗也太神奇了,会打篮球!
乔治非常开心地和巴迪玩起了篮球。他回家的时候,把巴迪带回了家。巴迪是一只金毛狗,体型庞大。小小的乔治连抱带扯地把巴迪带到浴室。他要给狗狗洗澡。狗狗不去浴缸,他就把篮球放到浴缸里,狗狗跳到浴缸玩球。乔治刚把巴迪洗干净,毛吹干的时候,他的妈妈回来了。乔治一反常态,非常热情地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乔治的妈妈特别惊喜。小家伙终于开口说话了,还非常热情,太不可思议了。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巴迪为了追球,踢翻了乔治家里储物柜、油漆桶,家里一片狼藉。乔治的妈妈很生气,说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巴迪,要把巴迪送走。乔治央求妈妈,说自己会照顾巴迪,暂时留下巴迪,圣诞节后再把巴迪送走。乔治的妈妈答应了,但是狗狗不能进屋。
巴迪晚上悄悄地爬到屋顶,爬到乔治的窗前,跳到乔治床底下,早晨再悄悄离开,回到院子里。在圣诞节的时候乔治的妈妈接纳了巴迪,让巴迪在屋子里和他们一起过圣诞节。
乔治经过努力进入了球队。在他比赛的时候,巴迪冲了过去追球,整个比赛陷入一片混乱。当人们看到狗狗将球投到网篮的时候,惊呆了,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镇的人们很有爱心,称巴迪为吉祥物。巴迪在乔治训练的时候守在旁边,默默注视着队员们投球的技巧。乔治所在的森林狼篮球队在比赛中比分落后很多,在最后的四分钟只剩下四个队员,败局似乎已定,无力回天。这个时候巴迪冲了出来。乔治的教练让巴迪加入了球队。乔治和巴迪配合默契,连连投篮成功,比分拉近,在比赛即将结束的最后的一秒钟,乔治投进去一个漂亮的球。比赛获得胜利。
巴迪原来的主人小丑想要回巴迪,想让巴迪成为他赚钱的工具。小丑把乔治告上了法庭。乔治的教练建议法官让巴迪自己选择自己的主人。巴迪犹豫不决,它想回到小丑的身边,又舍不得乔治。当小丑把卷着的报纸举起来对着巴迪的时候,巴迪跑向了小丑。人们特别沮丧。当乔治正在难过的时候,巴迪撕碎了小丑的报纸之后迅速地跑到乔治身边。巴迪被法官判给乔治监护照顾。
乔治终于又和巴迪在一起了!他特别开心。整个小镇的人也特别高兴,因为巴迪是他们球队的球员,是他们的吉祥物,是他们的家人。
这部电影由狗狗引发的混乱场面、人们在混乱中吃惊、无奈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不知不觉间笑出了眼泪。小丑因为生活,让小狗穿上小丑衣服和他一起表演,取悦他人,小狗拒绝表演被抛弃,成了丧家之犬。如果不被乔治发现,如果人们没有发现它有打篮球的天份,那么它会怎样?乔治呢?是不是一直自闭下去?是不是一直不和人们说话,一直沉默寡言?是不是一直偷偷地一个人在荒废的球场里打球?自从人们知道巴迪会打篮球,人们称乔治是打篮球的天才,称乔治的妈妈是培养天才的妈妈。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生活何其艰辛?再养只大金毛,且不说要喂多少狗粮,就说给狗狗洗澡、吹干要花多少时间?她却因为乔治喜欢和巴迪在一起,没有赶走巴迪,留下了巴迪。到底是乔治成就了天才球员巴迪?还是巴迪成就了天才球员乔治?可以说他们俩是互相成就了对方。
乔治有爱心,有爱好,为了自己的爱好可以忍辱负重,让人赞叹。乔治的妈妈为了乔治,留下巴迪,并把巴迪看作家庭的一员,让人敬佩。乔治的教练、小镇里的人对巴迪的认可和喜爱,也是爱心满满。
总之这样的一部电影让人在开心之余受到爱的教育: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点和错误。只要孩子有爱心、有爱好,并为之努力,就是最好的成长。这种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