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有更文了,在于自我状态的调整。之前的文章都有想给一些人关注的动力,而后却没有了。后来发现写作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推翻自己,重塑自己;写作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写作亦是个养心的过程,告诉自己,沉下心来。
透过这半年的经历,在看过去的很多事情,发现其实都很矫情。因为这份矫情也会让他人曲解了用意。后来再发现,学生时代的烦恼都是自找麻烦。社会上的那都是要命的,谁也不容易。
所以我们有了所谓的眼前的苟且,向往远方的诗意。而这种诗意是否是我们对于现实眼前的一种逃避?这样的短暂逃避又是否真的能够填补内心的失意?后来渐渐地发现,不论眼前还是远方都是一种心态。一句很是俗套的话:美,到处都有,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缺乏感受美的心灵。
前段时间开始重拾英语,花了一部分钱。这次回都学习英语时发现另外曾经的小梦想:比如做一个小木匠,比如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比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每次学完英语下午时间有很大的空白,晚上又要有安排。所以那段时间就在经常匆匆路过的地方游荡徘徊,这是一个感受真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也是一段接纳自己的过程。在万千世界里来感受自己的微不足道和渺小来给自己呈现最真实的一面。或眼神游离,或面无表情,或走走停停...
1
第一次游荡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玩物:文玩核桃、菩提。开始了解菩提,从了解它来解除了内心的第一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那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在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就只是一个球,或皮球或乒乓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却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看见罢了,所以一树一菩提。
当我们有了宏观和微观随时转化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的事情,不计较许多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千世界一株花朵上的蝼蚁而已。
当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和满足,不计较那小小的利益得失了,也不会再存在所谓的不甘心、舍不得、放不下。
从理性的思维来讲,似乎给我开了一扇大门。
2
第二次游荡,发现了木匠这个工艺,这一次成为了接近内心的第二步。
接触了木工自己便动手做,做的过程中师傅夸赞很是有耐心。听到的称赞很多,唯独这个称赞似乎有几分受从若惊。从把一整块矩形的木头用锯子一刀一刀的形成形状,再一层一层的打磨,整一过程花了四个小时(一般是两个小时),不懂的就问师傅,不会的就请师傅做示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作品。而后这一技能渐渐的进入我的生活。这是一个可以让人认真起来的过程,喜欢认真的自己。
3
第三次游荡,无意的缘分的结识了一位书法老师,这让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内心。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美誉。书法对于我来讲从小就接触,从小就喜欢,从小开始就写的很丑,但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是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就在那时就向老师讨教,先是向老师学习了书法的理论知识,纠正了我们对于书法评论的“好看与不好看”的肤浅的思维想法,而书法的美并不在于书写表面的好看与否,需要我们去剖析他、欣赏他,慢慢的感受他,重视他、把握他的细节和节奏,如行云流水般的一幅画作,是赋予他生命的一种意境,一字一命一气质。
而他也成为了我每天查询、解剖、书写、修正、讨教的一个静心学习的过程。
这一切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门关上是为了杜绝小人,打开门的都是有缘人,缘深缘浅在于你的决心以及我的接纳。
其实学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让自己闲下来,因为闲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它会清空你的思绪,腐蚀你的内心,让你往消极的漩涡一落再落。
今天所做的这一切都会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