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不知道“套路”何时变成流行词的,但这个词用在现在通行的意义上还是挺贴切的,设一个套让你一步步进入,然后一拉收套。
记得高中的时候,每年都会有人冒进我们宿舍推销洗漱用品,每次都是先说免费,继而到后面再说需要多少钱的成本费,我觉得这种套路应该不会有人上当,但是每次我都有同学会买一堆质量低劣的洗发剂和沐浴露,最后这些洗漱用品只能吃灰。
这种用免费做幌子的套路现在路边还会有,但是事实上“免费”这招大家都不吃了,因为在普通人看来免费向来都是不对劲的,而免费的可能反而更能吸引人,普通人好像更倾向于机会主义。
后来在大学就有了一次更深的套路经历,那次我跟几个同学一起去了一个兼职中介。一进门,恰到好处的装修以及让人放松警惕的气氛,套路便由此开始了。
按要求填完资料后,每个人都被要求在不同的隔间与他们进行对话,对话开始他们绝口不提他们自己,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你回答,他再说话获取你的认同,说着他就会给你介绍一些案例,然后提出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声明愿意与否取决于你自己,我是直接拒绝了的,据我另一个同学说,跟他说话的人讲的话一步步深入让他无法拒绝,感觉拒绝了好像就心中有愧一样——不过幸好他没带钱。
这样的套路比起第一种在于更善于揣摩你的心理,让你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以后,再跟你谈具体情况。
最深的套路当然是让你自愿深处其中,还满心支持。比如情怀套路以及感情套路。
我随便举两个例子,首先是营销上的套路,为什么现在价值百万的营销文案越来越多了?
一份好的文案往往抵得上一百份平庸的文案,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分享时代,他们的广告平台是所有网民的社交网络,比如不久以前的“上海姑娘与江西男朋友”事件,或者最近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这些文案本身是在所有人的转发中达成其营销价值的。
第一个“上海姑娘与江西男朋友”事件选取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同时将文案做成新闻的样子以吸引关注,这个冲突引起了双边的互撕,但最后只是共同帮别人做了免费宣传。
第二个“逃离北上广”抓住了在北上广苦苦奋斗却又不甘现状的人的心理,满足了众人对于“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期待,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文案,但那些被套路的人怎么想呢?
Ashley mears做过一个有关VIP夜店里的女生的社会学调查,她发现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往往在白给VIP夜店干活,因为一个VIP夜店里的女子越多,则生意就会越好。
夜店管理人员会寻找一些阳光帅气的人做掮客,让他们以交朋友的方式吸引女子来夜店玩,而这会直接提高VIP夜店的人流量和消费,但这些女子得到的不过是一些礼物和物质赠予而已,这与她们为VIP夜店所带来的利润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是那些女子本身并不觉得被剥削,反而认为去掮客推荐的夜店是出于友情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