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感折磨的日子就像“温水煮青蛙”,时刻饱受煎熬却无法逃脱,只能看着自己一点点被蒸煮炙烤。
下面将是一篇枯燥而沉闷的长文,尽可能地涉及了焦虑症的方方面面,但我想要突出/想让大家理解的是患者正在经历的痛苦和如何帮助他们或自己,因此病理与假说部分为灰色小字,可直接跳过。
“每次我感到焦虑的时候我都强迫自己进行十字绣缓解症状。”
“我有社交焦虑症,我会感到被评价、被盯着看、不能呼吸、恐惧、害怕以及溺水感等等很多很多。”
“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没有什么能够让我拉住。”情况
“我用绘画来描述我的焦虑症,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焦虑又会出现,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好多久,也不知道焦虑会持续多久。”
“每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我就胡写乱画,这样我会好一些。”
1.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panic attack)两种形式。
主要表现: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2.病因及致病机理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有如下假说(多字预警,可直接下滑):
1. 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表明焦虑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广泛性焦虑与惊恐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本病的患病率远高于对照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与环境因素(父母的性格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有关。
(2)关于焦虑症的双生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焦虑障碍同病率远髙于异卵双生子。一项对1033对女性双生子研究证实广泛性焦虑具有遗传倾向,但遗传度仅为30%(惊恐障碍的遗传度为40%~50%),另外还认为女性患者中环境因素可能决定了广泛性焦虑遗传易感性的表达。
(3)分子遗传学研究:惊恐障碍分子遗传学研究较多,但无定论。关联研究及表观遗传 学研究多集中在7-氨基丁酸(GABA)能及单胺能神经递质(包括5-TH,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及相关神经多肽(如胆锻收缩素CCK)基因。另外,跨膜蛋白 (TMEM)132D基因的内含子3的rsl873727多态性以及阿米洛利敏感阳离子通道1(ACCN1)基因多态性也是惊恐障碍分子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
2.生化因素
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受体的异常改变和脑功能的变化,但对于这些异常改变,至今尚不能明确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对焦虑的生物学本质的理解,部分得益于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三大方面:①7-氨基丁酸(GABA)受体:苯二氮萆受体氯化物通道复合物;②去甲肾上腺素蓝斑核团和相关的脑干核团;③5-羟色胺系统,特别是中缝核及其投射系统。
3.神经生物学假说主要有:
(1)乳酸盐假说:乳酸盐可引起脑内异常的代谢活动。静脉注射乳酸钠、吸入5%~35%二氧化碳或应用重碳酸盐可引起惊恐发作。
(2)5-羟色胺(5-HT)能假说:焦虑的发生可能与5-HT突触后受体过度反应及5-HT1A 受体的低敏感性有关。主要影响5-HT能神经递质系统的药物,对焦虑有较好的疗效,而促进5-HT释放的物质(芬氟拉明)可加剧和诱发焦虑,丁螺环酮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海马的5-HT1A受体使5-HT功能下调而产生抗焦虑效应。
(3)去甲肾上腺素能假说:焦虑症患者存在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动的增强现象。蓝斑含有整个中枢神经系统50%以上的NE神经元,焦虑状态时脑脊液中NE的代谢产物(MHPG)显著增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NE)能诱发焦虑,并能诱发有惊恐发作史病人的惊恐发作。NE水平由蓝斑核的胞体及a2受体调节,a2受体拮抗剂如育亨宾能使NE增加而致焦虑,而a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焦虑治疗有效。
(4)7-氨基丁酸(GABA)假说:焦虑患者可能是由于苯二氮受体功能不足或缺乏内源性配体所致。苯二氮是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而苯二氮受体的拮抗剂和逆转激动剂可诱发焦虑。
4.神经解剖
与广泛性焦虑联系最紧密的脑区是边缘系统。与焦虑相关的大脑环路,称之为行为抑制系统(BIS)环路,这个环路始于边缘系统的脑隔膜区和海马回区域,并延伸到额叶。它会被具有威胁性事件所产生的信号激活,使人产生焦虑、警觉性增髙等反应。German等(1989)基于Klein的现象学模型提出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假说:惊恐发作与脑干特别是蓝斑密切相关;预期焦虑与边缘叶的功能损害有关;恐惧性回避与皮层的认知和意识活动有关。近来研究发现,惊恐障碍患者杏仁核体积下降,且杏仁核和海马、丘脑和脑干区域糖代谢下降,眶额叶皮质血流下降,与杏仁核抑制有关。
5.社会心理学因素
(1)应激性事件
应激性事件会触发产生焦虑的生物和心理易感性,威胁性应激事件尤与焦虑障碍有关。约80%的惊恐障碍患者起病之前常存在一个重要的应激性事件,经历预料不到的负性事件(如父母早亡、强奸、战争)、慢性应激源(家庭、婚姻功能紊乱)、缺乏温暖和回应以及过度保护与广泛性焦虑的发病有关。
(2)个性特征
应激性事件可诱发焦虑反应,但反应的强弱程度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关。部分焦虑症患者存在敏感、易紧张、不安全感、过分自责及自卑等焦虑倾向的个性特征,与这种性格特征关系密切的焦虑称为特质性焦虑。此外,胆小羞怯、缺乏自信或躯体情况不佳者,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应对能力较差,也易发生焦虑。
(3)童年被压抑的心理冲突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多项研究表明,早年的负性经历是其后产生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的原因之一。
(4)对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而继发的行为反应(如回避行为)是焦虑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致病机理:以上因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从而造成焦虑等症状的出现。
神经递质的作用:大脑的功能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像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有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等。
3.如何诊断
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如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结构的形式到具体评定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病人焦虑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SAS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它与SDS一样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因此SAS可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
4.如何帮助自己
1.回顾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状况,对应上面描述的症状,观察是否符合。对比过去的自己,是否存在心理或身体状态的变化,即使是不相关的痛痒。
2.进行SAS自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自评工具时,尽量选择正规网站或采用官方数据。不带情绪去测试,要客观地评估自己在过去两周到半个月的状态。这里不推荐或指定任何网站。评估结果存在偏差是正常的,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3.如果测试结果异常或明确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请务必就医,不要拖延。
5.如何劝导身边的人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只有25%的精神疾病患者认为他人同情自己的病情。
焦虑患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自我主义者。对于最初某种令人不安的问题的思考会消耗他的精力,他对自己的需求会显得十分着急,可能会把他人需求推到一边。即使这样,不要吝惜你的帮助,因为Ta确确实实的在经历你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绝望。
让患者知道你正试图理解他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所以请不要害怕向他表示同情。同情和理解能够安抚和鼓励受伤的心灵,并使紧张得以缓解;随着他状况的好转,这些问题并非难以克服。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折中的方案,以免他陷入沉思不能自拔,因为永无止境的担忧、思考和强烈的感觉正是令他精疲力尽的原因。
如果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你至少应该帮助他找到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以便他能不那么痛苦与问题共存。对于看问题方式你们可能需要进行许多次讨论,并最终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观点。所以,无论他多么频繁地找你进行这样的讨论,你都应该努力地保持耐心。
永远都不要劝Ta去抗争。“与之抗争!”“振作起来!”是被抵触的,告诉他不要抗争,而是接受,去练习有意识地无所作为,并飘然地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麻烦问题,以及对身体不适的恐惧抛在脑后。他必须飘然,而不是去抗争,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当说出“社会不会容忍弱者,人生就是要不断遇到挫折,努力抗争,尽快好起来”时,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在要求什么,并能够告诉病人具体该怎么做。这一点患者并不清楚,那么你清楚吗?这些语言“暴力”造成的耻辱会使病情恶化。
希望你能唤起对家人充分的关爱和对疾病足够的兴趣,这样你才能学着去帮助家人/朋友。
Reference (侵删)
[1]周婷玉. 专家详解抑郁/焦虑症[N]. 闽南日报,2005-04-12(T00).
[2]刘贤臣,唐茂芹,陈琨,胡蕾,王爱祯,吴宏新.焦虑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04):303-306.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4%A6%E8%99%91%E8%87%AA%E8%AF%84%E9%87%8F%E8%A1%A8 —焦虑自评量表
[4]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36d6ed1f3c53c01bcf488319.html —SAS焦虑自测量表
[5]https://www.jianke.com/jsbpd/4015601.html
THE END
下期和你聊聊抑郁症
继续追请长按关注
Der aktive Nihil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