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来自李翔知识内参的分享共勉(╭☞•́⍛•̀)╭☞李想是中国最知名的创业者之一,他很早就被视为80后一代的创业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经创办过泡泡网和汽车之家。2013年,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高达百亿美元。2015年,李想创办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车和家。车和家目前已经是国内新造车公司的代表之一。李想希望自己的这次创业能够创造出一家千亿美元的公司。与此同时,李想也是另一家新造车代表公司蔚来汽车的股东之一。
今年10月,车和家发布了理想智造品牌和这个品牌下的第一款车,一辆智能电动SUV。之后,李翔知识内参专访了李想。请他分享自己在连续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方法论。在首页查看总编辑之选,你可以看到经过编辑之后的访谈全文。
作为80后创业者的代表,李想成名非常早,25岁时就登上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但是,他一直没有受到成名过早的负面影响。他的第二家公司做到了百亿美元市值,第三家公司也在众多新造车公司中非常受关注。李想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跟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李想把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称为“智慧系统”。
比如,说到少年成名这件事,用他自己话说,那时候他就很清楚,“这就是宣传。不意味着任何其他东西。因为我们没有钱做那么多宣传,最好的方式就是炒80后,这是一个手段,那些东西扣在我身上,不代表我就是。”
从20多岁时开始,他就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套思考问题的方式被他总结为三步:第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当时他作为80后亿万富翁登上杂志封面、接受报纸和电视台访问,是因为需要拿这个点做宣传;第二,知道要放弃的是什么,把自己要放弃的东西列出来,在这里就是要把大量时间用在媒体上,并且要让渡出一部分隐私;第三,知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里的责任就是,每次报道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想明白了之后,“损失出来的时候你不会慌张,因为已经分析到这些损失了”。
到今天也是如此。车和家这家公司,成立了40个月才开了第一场发布会。中间会有同事来问李想,为什么不像其他新造车公司那样多开一些发布会?李想的回答也是一样: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做扎扎实实的企业,扎扎实实的企业才能招来扎扎实实的员工,才能招来真正追求价值的用户,而不是追热点的用户和比你还能忽悠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需求,会损失什么也很清楚,我们会损失一些融资上的快钱,一些短期的光环。”
总之,“想清楚了,就不会纠结了。纠结和动作变形,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妥协,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套思考问题的方式被李想反复运用。只要遇到重要的事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在感到痛苦的时候,李想都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自己想要什么?要放弃什么?以及要承担什么责任?而且,他也会把这套思维方式介绍给身边的人。“我不会钻牛角尖,当有任何焦虑和痛苦反应的时候,我立刻跳出来问自己。当身边的人痛苦焦虑的时候,我马上开导他,问他,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是李想说的“智慧系统”。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来进行自我训练。
因为今天的大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行业的变化也非常快,所以,大部分人很容易感受到焦虑和痛苦。不过,在李想这里,他会认为,“焦虑和痛苦最大的核心原因是缺乏智慧的训练。不是说我们没有焦虑和痛苦,而是说能够用训练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认为,焦虑和痛苦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缺乏智慧,“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妥协什么,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责任”。这是通过智慧系统的训练能够解决的。
二是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如果去关注人,其实就不会焦虑和痛苦,因为你关注的是人的成长,而不是某一件事的成败得失。一件事的成败得失,也可以推动人的成长。
关于第二点,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李想说,自己孩子的出生对他影响非常大。他从孩子身上学习到这一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你的反应是去指责小孩,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正确的反应是,你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长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去帮助孩子成长。而成长本身会解决这些让你不满的问题。所以,应该耐心去聆听孩子的需求,关注他的成长,而不是总是批评孩子“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批评的结果是,“自己嘴皮子爽了,孩子没有什么变化,跟你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所以,一个人只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工作,跟其他人发生协作关系,就会有焦虑和痛苦。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挑战和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但是,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不断训练智慧、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情,焦虑和痛苦就会被消化掉。
以上就是李想关于可以通过思维方式的训练,来消化掉焦虑和痛苦的观点。希望对你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