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达到了自己相对满意的状态之后,才会畅想自己的最佳状态究竟是什么。当然这话也不绝对。也有可能是对于自己当前的状态极度不满,期望背道而驰,然后追求自己的最佳状态。
听周围前辈们的解读和劝告、打开网页搜索引擎或者走入实体书店,会发现此类的忠告多之又多。作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你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一名志愿者;在学生会打拼长经验;进入模联做学术去各地参会;打打辩论尝试拿最佳辩手。以上这些可都是你简历的加分项。
主修小语种的小L很听话的照做了。励志毕业就找工作的她,大一参加了学生会做了新闻部的部员,打了辩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了大二,成绩斐然:任职新闻部部长,写过的稿子拍过的照片占了电脑一部分可观的内存;辩论赛大大小小打了很多场,有校内赛有校际赛,拿了各种冠亚季军,任职校辩论队副队长;作为本班的班长大事小情也都要管着;身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有时候去普及医疗知识没事还给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接个站;担任班导生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辅导功课带早晚自习;专业课成绩优秀加上不错的综合实践评价,获得了系里第一的公派出国资格。
一切看上去都是烈火烹油之盛。
这些成绩做到很不容易,的确反映了小L的积极进取还有努力。可是小L自己并不这么想。症结在哪里?在于:照做了。
小L不喜欢新闻部那种办公室气息浓郁,严肃刻板的文字,不喜欢准备工作繁重占用大量专业学习时间的辩论赛,不喜欢各种乱七八糟的志愿者因为跟一些人打交道简直是自损元气,不喜欢带早晚自习因为这会耗损自己的私人时间。但是,一开始也不十分讨厌。曾经她喜欢的大学生活是泡图书馆给专栏投个稿,可是,这样怎么能让就职简历漂亮呢?可是渐渐的这种不适应感越来越强。因为小L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了,她感觉手头的一切工作都在耗损精力。越这样想,越提不起来干劲,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越发抵触,然后验证了:看,果然是不喜欢。
如此这般,恶性循环。
来看看小C,主修中国文学的她也进了学生会,是编辑部里的文艺少女,写得一手好文章,好毛笔字。钻研专业学术一丝不苟。向往复旦大学那句鲜为人知的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酷爱辩论的她也加入了校辩论队。她没有赢过很多场比赛,也无心当队长,可是无论输赢,场上的最佳辩手几乎都是她。她钻研过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马来西亚星辩的视频,记录加心得体会写了厚厚一册,命名曰“脑洞”。辩场上和生活中的小C,反差巨大。生活里小C温柔细心,钟爱阅读和茶道。阅读量惊人的她几乎每个年度都是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之星。
令小C钟爱的东西非常少。但是一旦小C认定的东西,就会矢志不移坚持做好,好到极限。
再看我的一位学姐,也是小L的师姐。她各种活动涉猎广泛。大学四年内任职学生会主席,模联秘书长,各种规格的学术会议获奖无数。大大小小的辩论赛获最佳辩手无数,策划组织的学生活动也数不胜数。大四学习生涯才打了个头就被一家大型企业签约成功。几天前刷票圈,刷到了师姐最后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照片。不禁感慨,这是最后一次的学术体验了,学姐再次拿到了最佳代表,这是一次完美的谢幕。模联对于学姐来说,是寄托了四年情怀的地方,是最有归属感的地方。她在自己最信赖的地方做到了最佳。
小L那天心情极度悲伤的诉苦。因为,看着小C和学姐,她越发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的努力意义在哪里,自己究竟该怎么办。“没有情怀,日复一日的忙碌,该是多么行尸走肉啊。”
好吧,这家伙遇上了精神危机。
大多数人其实和小L非常像,与其说自己最热爱什么,不如说,知道怎么做,做哪些事情,能够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这种想法是功利主义吗?是实用主义吗?如果是想要醉心于学术研究,或许是会鄙夷这种心态。可如果打算投身职场的话,这种不断靠近目标,不断打磨淬炼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是令人赞赏的。 小L一开始的目的其实很明确,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踏入职场,勇猛拼杀。所以,小L其实从未迷失过自己的方向,只是在纠结,为何自己辛苦的拼搏,却找不到自己的情怀。
然而,情怀这种东西啊,可遇不可求。
《奇葩说》里马薇薇大致说过一句话很引人深思: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用自己走出来的成功之路去影响别人,好容易让别人把自己的故事写错啊。
不要比照着别人的人生去过日子。别人的情怀不一定是你的情怀,别人的路换了你去走,或许就不会是鲜花着锦的灿烂。更何况,还换不了。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情怀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不能急,要静静的,等。
简单的打个比方,遇到一大片果园,小L和学姐是一类人,她们遇到不错的果子就会收集好,收集很多。小C则是自始至终,明确的只认定一个果子。其他的果子,她不会感兴趣,也不会多摘。然而小L和学姐又有区别。学姐由于各方面都极其的优秀,相当于每门课都达到了90分以上,所以非常厉害。小L则是每门课都达到了85分以上,可以说是比较均衡。小C嘛,可以说是一门课达到了满分,然而,其他门科目,严重偏科几乎不及格。
这种价值选择没有谁更好,谁更易于操作的比较。都很优秀,也都不好践行。有失必有得。
追梦路上,都会有累的时候,都会有质疑自己的时候。小L可能不会知道,学姐有一次和我压马路的谈话中坦诚:“大学四年中,我不止一次的认真反思一件件,一桩桩事情,居然,真的没有几件是我真正愿意去做的。我最向往的日子,就是有一个热爱至死的专业,努力学习,空闲宅在寝室打打游戏,多惬意。”可惜学姐的高考失利没有让她读到心仪的专业。四年的路,学姐也有许多次的迷茫,被实力企业签约,让学姐自己也是愣了一下。因为学姐莫名其妙接到了面试电话,然后是复试,最后就成功通关了。是意外吗?是必然。是学姐四年内的辛苦积累厚积薄发,最终水到渠成拿到了高薪工作。
在哀叹自己手头的工作都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有没有反思一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自己钟爱的事情呢?
有了追求有了希冀,自然也就有了软肋。二者相辅相成再自然不过。
这份希冀会鞭策你,自然也会压制你,折磨你。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控制住,先发制人,占领高地。
小L尽管仍然不够喜欢手里的这些工作,尽管仍然没有从中找到情怀究竟是什么,尽管为此牺牲了许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可是做到的这些成绩确实让能力有了飞跃性的增长:组织协调,与人沟通,领导能力,逻辑思维架构。还有最简单直白的公费出国资格的奖励。不要被那些“不热爱不喜欢”的心态禁锢住了步伐。说一句不够好听的话,以“不够喜欢”为名,进行偷懒不努力之实,岂非更可怕?
有自己真正喜爱并且执着追求的情怀是珍贵且美好的。可是往往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用实力说话,而非情怀。又有多少人,是拿着情怀自我麻痹,却在相关领域做不出应有的成效呢?
我真的好喜欢打辩论,我想做一个安静的辩手。——可惜三年了,一场比赛你都没有上场,你连最基本的阅读储备量都缺乏,最基本的幕后智囊团都算不上。
我好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好喜欢《挪威的森林》。我是他们的死忠粉。——可惜这么多年除了这两本书之外,马尔克斯和村上其他的作品和类似的流派你一概不知。
模联的参会体验真是棒呆了,下次还要参加。——可惜你除了混个脸熟加上外地旅个游以外,立场文件都是在网上当伸手党,东拼西凑来的。
所以,少女少年们,情怀看上去,也没那么、那么的极端重要了。那些口中喊着各种情怀的人啊,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呢?摒除那些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用实力去证明自己,往往情怀就在用一次又一次用实力完成任务的胜利之下,不请自来了。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断强大,更加强大。让自己各项能力的平均分都到90+,都有质的飞跃。这种在痛苦和煎熬中思考,行动,不断拔节并最终达到目标的状态,让自己的翅膀羽翼渐丰,锻造出一身耀世璀璨的铠甲和绮丽流金的战袍,或许就是所期待的最佳状态。
To be good is not enough, you've got to be extraordinary.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