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开始讲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渡河的时候,如果发现河水浑浊,水面有泡沫,那就说明上游有大雨,一会儿河水可能会暴涨。如果此时渡河,可能渡一半,河水暴涨,就给淹死了。
所以不要渡,等一等,等水面平静了,水势稳定了,再渡。
记住孙子这条救命兵法:如果看见水开始浑浊并有水沫,那就是上游有雨,水势随时会暴涨!下雨引起的涨水,毕竟和水库放水不一样,是有时间逃生的。
六种危险地形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这是六种危险地形,近不得。
“绝涧”,一条深沟,前面水还不小,你过不去。
“天井”,四面都高,下面还有水,是个天然的大井。
“天牢”,是三面环绝,有一面可以进去,但进得去出不来,那就是天然牢狱。
“天罗”,就是草木深密,行动困难,刀枪施展不开,弓也拉不开,箭也射不出来。
就像你打高尔夫球,进了树林,你挥不了杆。
“天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车马过不去,天然陷阱。
“天隙”,就是我们经常去旅游景区碰上的“一线天”,大家都喜欢去看。不过旅游是好玩,如果是打仗、行军在一线天里面,就凶多吉少了。
遇到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可靠近。
我们离这六种地形远远的,让敌人靠近它。如果在这六种地形附近和敌人交战,则对我们有利的阵地,是我们面对这六种地形,而敌人背靠着它。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一)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yì)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进军路上遇到险要之地,湖泊沼泽、芦苇、山林等等容易隐蔽的地方,要仔细搜索,防止敌人有伏兵或斥候。
以下开始讲相敌,一共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
1.“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敌人离我们很近,却不动,那是占据了险要、有利地形,有恃无恐。
“静”,是静止不动,不一定安静不出声。前面学过马援讨伐湖南苗族叛乱的战例。马援被困在河滩上,苗人就在峡谷高处对他鼓噪,因为知道他上不去,奈何不得。
2.“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敌人离我们很远,又派少数部队来挑战,那是要引诱我们前进。
上一条说敌军相近而不动,是恃险无惧。这一条相反,敌军相远而挑战,是要诱我前进。
若敌人先占了险地,我们不要与他作战。若敌人隔得远又来挑战,我们不要全气击之,留一手,打打看看。
3.“其所居易者,利也”
如果敌人占据开阔地带,地形肯定对他有利,他想诱我们过去决战。
他放着险要地形不占,要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布阵,那是他根本不怕我们,就等我们去决战。那我们就要谨慎了。这和前面《军争篇》说的“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差不多一个意思。
4.“众树动者,来也”
看见树木摇动,那就是敌人来了。
大部队开来,要一路伐木开道,或伐木制作兵器,搭建营盘。总之看见树木摇动,就是敌军来了。
5.“众草多障者,疑也”
如果在草丛中设置障碍,那是布下疑阵。敌人可能已经跑了。
敌人可能是营垒工事还未完成,怕我们袭营,或者已经拔营撤退,怕我们追击,往往就会把草结成一堆,假装好像藏了人一样,吓唬我们,不让我们过去。
6.“鸟起者,伏也”
那鸟本来飞得挺正常,到那儿突然高高飞起,那就说明下面有伏兵。
7.“兽骇者,覆也”
“覆”,一是敌人藏在林木之中,偷袭过来;二是“广陈张翼”,兵相当多,攻击面相当大,倾覆式掩杀,所以树林里野兽都藏不住,全赶出来了。这问题严重!
8.“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尘土高而尖的,是战车来了。
“车马行疾而势众,又辙迹相次而进,故尘埃高起而锐直也。”
9.“卑而广者,徒来也”
若尘土低而宽广的,是步兵来了。
战车是排成一行前后走,所以扬尘比较6窄。步兵列队比较宽,所以扬尘也宽,但人步行扬起的尘土,没有车扬得那么高。
所以古代交兵,专门有人负责望敌尘。三国时期,曹操追刘备,张飞为了疑惑曹操,派一队骑兵,马尾巴上拖一根树枝,来回奔驰,扬起冲天尘土。不知曹操看了那尘,能看出是假的不?
10.“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尘土分散而成条状的,是敌人在砍柴。
为什么分散而成条状呢?首先砍柴是到处去砍,所以是分散的;砍完拖回去,所以烟尘呈条状。
11.“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尘土很少,有来有往,时起时落,那是在扎营。
12.“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敌军使者来,言辞谦卑。我们派斥候去侦察,发现他正加紧战备。这是敌人在麻痹我们,让我们骄傲,给我们放松,他准备进攻了。
13.“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卑辞而来的是要进攻,反之,来使措辞激烈,摆出前进架势的,就是色厉内荏,要跑了。
14.“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轻车先出来,是要列阵作战,派轻车到两边定下列阵的边界。车定好位,插上旗,各个部队在自己旗下集结。这是摆好阵势准备开战了。
15.“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没有实质性的谋约就请和的,一定是有阴谋。
16.“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敌军士兵奔走,展开兵力,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着和我们交战。
17.“半进半退者,诱也”
半进半退,就是进退不一,有的在进,有的在退;有时在进,有时在退,队形杂乱不整,那就是要引诱我们前进。他进,怕我们跑了;退,又怕我们不追。所以半退半进。
18.“杖而立者,饥也”
斥候去侦察,如远远看见敌军都倚仗矛戟而立的,证明他们饥饿疲惫,军粮没了。
19.“汲而先饮者,渴也”
如果看见敌军出来打水的人,打了水自己先咕咚咕咚喝一通的,证明敌军营中没水了,都渴得不行了。
20.“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敌军来,见我有利可图而不能进取的,证明他们士卒疲劳,没有战斗力了。
21.“鸟集者,虚也”
敌人如果已经偷偷撤退,还留下营帐在那儿虚张声势,而鸟儿看见营中没人,必鸣集其上。所以看见鸟儿在敌营聚集,就知道那已是一座空营了。
22.“夜呼者,恐也”
“夜呼”,也称“惊营”,军心不稳,夜间惊慌。
23.“军扰者,将不重也”
“军扰”,军中扰乱,那是将领没有威望,不稳重。
24.“旌旗动者,乱也”
旌旗是用来指挥的,如果旌旗乱动,那就证明已经没有指挥系统了,部伍乱了。
25.“吏怒者,倦也”
因统帅无方,政令不一,或赏罚不均,人人怨愤。军吏就拿下面人出气,无故发怒。这样的队伍,军心已失,很多人都反而会希望自己方失败,借以报复主帅。
26.“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粟马”,把人吃的粮食拿来喂马。
“肉食”,把运粮的牛杀来吃了。
“军无悬缻”,树枝架着煮饭的陶锅没了,砸了,不要了,不准备煮饭了。
“不返其舍者”,不回军营。
这是破釜沉舟,“穷寇”,准备与咱们以死决战,拼命了。
27.“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若斥候看见敌营中总是有人站着谈心的,就是敌将已经失去众心了。如果是将领找人谈,那是军心不稳,他在做工作。如果是士卒之间相互谈,那是他们在诽议他们的主将。
28.“数赏者,窘也”
拼命地赏赐将士,那是已经非常窘迫了,大家都不愿干,对主帅也没有什么敬畏,那主帅喊谁也喊不动了,只有把家底拿出来,期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了。
29.“数罚者,困也”
赏得多是问题,罚得多也是问题。大家都疲了,宁愿被处罚也不愿干了,就会以加大处罚来胁迫他。
30.“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先是粗暴严厉,之后又害怕部下,这是最不精明的将领了。
有这样毛病的领导还真不少!首先他自己并没有负起领导的责任,教令不能分明,士卒又缺乏训练,上上下下能力都不够。这时候他怎么办呢?他不是精心规划,也不能辅导士卒,带领大家解决问题,而是态度很强硬地要求部下,比如说:“我只要结果!给我上!”做不到则处罚部下。
部下自然不服,知道自己不能让领导满意,而自己对领导也不满意,觉得你丫自己行吗?光在这儿让我们卖命!大家看出他的色厉胆薄,就不干了,开始反抗了。他一看手下不听他的,压不住阵,又害怕了。
31.“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敌军来使态度委婉谦逊的,是想休兵息战了。
32.“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敌军盛怒出阵,但搞了半天,既不接战,又不退去,必有蹊跷,一定要仔细侦察。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兵力不在于越多越好,而在于不盲目冒进,又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就够了。而要能“并力、料敌”,关键在于选拔人才。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和组织观念,就是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从内部选拔人才,不依靠外援。因为兵本来就不贵多,又要权力均,能团结兵力,能驾驭指挥,所以不靠别人。
没有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俘虏。
兵不在多,祸患也不在多,有一点小问题都可能让你灭亡。所以如果有勇无谋,轻敌大意,就一定会为敌所擒。
上下级之间相互驯养,夫妻之间相互驯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相互驯养,官府与百姓之间相互驯养。驯养,就是建立联系,咱们之间有联系,我知道你会对我怎样,在什么条件下会怎样,在什么情况下会怎样,在什么时间会怎样。我也知道,我该对你怎样。
驯养,就是爱与责任,期待与依赖。
驯养关系是深刻的,但又是越深刻,越脆弱!经不起任何一丁点儿背叛。
驯养是没有意外的,一切都很踏实,比如马戏团驯兽,训练海豚顶球,顶一次一定会得到一条小鱼,绝不会落空,如果有一次落空,这马戏就演不起来了。
回到兵法,西点军校对领导人的训诫有一条:
“心里要装着手下人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驯养关系,你心里一定要装着对方,不能只装着你自己的目的。并且要让对方知道、信赖你心里替他想着。如果你觉得对方“养不家”,恐怕还是你心里替他想得不够,或没有能力让他知道你替他想着。
一个团队,就要有相互驯养的意识、精神和仪式。
如果在士卒对你还没有亲近依附之前,就用处罚去管理,他们就会不服。 不服,就很难使用了。
所以你一定要先对大家有恩德,你的处罚,才是令人信服的。要先让人们敬爱你,人们才会敬畏你。一去就想让大家都怕你,那当不了领导。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反过来,如果大家对你已经亲附,但你却不能严格执行纪律,那这队伍也不能用于作战。
如果平时很放松,不给大家养成好习惯,要上战场了才开始宣布要严格,那大家就会不服,因为没有服从的习惯。
只有平时就令行禁止的军队,才能兵将相得,上下协调一致。
法令的关键,一在事先申明,人人明了;二在有法必行,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