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小伙伴还在吭哧吭哧背第一段的时候,我已经默默地把整篇课文背完了,去鼓捣一些别的事;曾经家里什么东西找不到都会问我一句,然后超淡定的说出位置,并且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整个经过,即便已经是两周之前的事了(初中在外地住校);曾经有人问为什么从来不做笔记时,可以很不屑的回一句:因为不需要啊。确实英语课上讲过的单词,短语例句,在课后可以完整的回忆起来。虽然当时已经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差了很多。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呢?今天就以自己为例结合心理学的内容说一下,我曾认真想过自己的记忆力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当初那样的记忆力,如今的思维习惯和当年有什么差异?
最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可能是源于一段纪录片,是关于一个天才少年脑研究的,他的记忆方式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内容直接储存在脑部的深层记忆模块(当前科学共同体所认为的),相较而言,他要比一般人的这个部位活跃得多,他在记忆的时候潜意识的将新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回想自己,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有没有几个同龄的小伙伴,于是在当时我已经成了宅男,躺在炕上,看着屋顶,为什么看屋顶呢?因为小时候家里的屋顶是用报纸糊的,然后就开始看报纸的内容,然后看着看着就神游了,然后重点来了,神游之后就会突然有个疑问,我为什么想到这个东西了呢?我最初是看到了什么?是在想什么?然后开始一步步的往回想,经过好久,最终又想到了自己最初看到的内容,然后就非常非常的开心。我想正是这无数次的神游与回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的记忆力,重复是记忆最根本的方法。而这当中涉及到的最多的应该就是经常被人提及的联想记忆法。
第二个结论呢,就是少年时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并且对于记忆所有的东西都保持高度的兴趣及注意力,感觉记住越多的东西自己越棒,越有成就感,做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事情当然越来越擅长了。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当然而且这篇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写的,应该从更深层次的探究记忆的方式。现在重点来了,那时不仅仅会主动去记,更会主动去寻找适合的方式去记忆,将新内容与自己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不管用怎样的方式,不会管符不符合逻辑,是否无厘头,当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记住,把它记住,把它记住。
然而,为什么到现在一切都变了呢?真的想说这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也许应试教育给了我们寒门学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像科考一样;同样它也像八股文一样带走了真实的我们。何况还是如此的急功近利,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打乱了你的节奏,但是它真的打乱了我的节奏。
我被要求考入全班多少名,然后才能坐办公室赚舒服钱,要不就得回去放羊,2003年之后,有了新的措辞,因为退耕还林,所以连羊都没得放,只剩下考试一条路了,于是再也没有时间神游和回想,虽然偶尔还会回味一下,但是很快就要把自己拉回来,然后还谴责自己一下,怎么又胡思乱想呢,要想正经事儿。再加上学了理科,整天被老师灌输哪些理科的东西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然后渐渐地竟然对记忆新的东西嗤之以鼻,甚至都不愿意去背语文课上古诗词,这些事情确实也另文科老师很无奈。
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去背东西,然后你就会认为我花时间去记忆是不是傻,就像一只粉色梅花鹿在一群灰色梅花鹿中觉得自己是那么的丑陋。
就这样我不去神游了,所以也就没有了回想;就这样我不会再想尽办法去记忆一个新的东西了,然后渐渐地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记忆了,也就成了现在的我。有时候在想我是不是有点伤仲永啊[偷笑]
但是,有一天我终于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厌烦了,开始想为什么,如何解决,于是开始对脑思维,心理学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就有了以下的干货。但是还是要说一下有关记忆及思维的简单理论。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需要注意便是积累,不单单只是保存,记忆就像磁场,你的大脑存放的东西越多磁场的引力就会越大,并不会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多东西哪里放,要知道这是生物脑,不是U盘。
我们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经历过的都将在我们脑中留有印象,无论是情感还是事情。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通俗的说,短时记忆就是你你可以短时间内记着的,容量大,但是持续时间短;长时记忆则是储存在你脑中的内容,也会有遗忘,但是基本可以忽略,容量少,但是持续时间长,有些记忆可以伴随你一生,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记忆也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就是你可以清楚的感知到你记得某些内容;而内隐记忆则是你无法感知到,但是却对你当前行为产生无意识的影响。从学习的角度讲,内隐记忆是产生迁移的一个原因,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帮助学习,负迁移则让你产生混淆。例如一个人字写得漂亮,应该画也要画的好一些,就算不会画,也会比一般人学的快一些,当然抽象派和怪诞派的画就另说了,这就是正迁移。
思维呢,一般来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神经回路,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前一种是被动的,后一种是主动的。1+1=2不用算就知道结果,用的就是前一种思维方式;有的人分左右的时候需要想一下才知道,则用的便是第二种方式。有的人做题特别快,并且不用手算就可以得到答案,这就是因为你需要计算的一些结果已经在他们脑中形成记忆模块,可以直接拿来用,我们想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就需要去勤记,在脑中形成更多的记忆模块或学习模块,这样我们遇到新的记忆内容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相适应的附着点。
简单的说了一下记忆与思维的一些理论,现在干货时间到了,到底该如何恢复或练就超强的记忆力呢?
既然知道短时记忆一瞬而逝,那就知道长时记忆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了,如何才能形成长时记忆:
让新内容在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前面说到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经历过都会留有印象,那我们就要尽量把他们都利用起来,利用你的五官,肢体,发挥你的想象去思考你想要记住的新内容,或许你可以比划你的双手,你的眼睛会把你脑中所想与你的动作建立联系,这样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然后你就要想办法将新的内容与你熟悉的内容建立联系,让你已有的记忆模块为你搭建一座新的楼阁,像我小时候那样抛开一切想办法把它附着在你的磁场上。
然后,你还要主动去学习与新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建立一个新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才会更加长久的保持记忆,就像你有了一座外表华丽的楼阁,也要有精致的装修,和漂亮的女主人,只要这样才能让人流连忘返。
以上是关于记忆的方法论,有了方法还要有惊人的“执行力”,对于记忆可以称为专注,而专注的最高境界就是产生心流。那这里补充一下心流产生的要素:
(1)极其清晰的目标
(2)逐渐提升的难度
(3)即时的反馈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更加容易产生心流呢?当然是玩游戏了,游戏中过关打BOSS就是清晰的目标,游戏分很多关,一关比一关难,这就是逐渐提升的难度,每次通过都会奖励游戏币或者装备,这就是即时的反馈。
5. 假如你已经完成了以上几步,恭喜你,你的记忆力将会越来越好,你可能会验证成功大器晚成。然而也许你坚持不下去,那下面的话你就要好好看了,不要忘记上面理论部分的内隐记忆,那是你看不到宝藏,只有你坚持下去它才能被发掘出来,那对于初期的我们更加重要的也是根本就是,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多次重复,把内隐记忆变成外显记忆,让模糊的它清晰起来,渐渐地它就会清晰地刻在你的脑子里,当然这个是符合艾宾浩斯曲线的。但是对于每个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如果觉得还算有用,请移驾:
个人微信公众号: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