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补充上篇。(上篇是在首都机场候机时所写,因受时间限制,没有按我的构思写完,就匆匆收笔。否则写完了,你们是看高兴了、看过瘾了,我可走不了啦——飞机早飞跑啦。哈哈蛤……所以,再写今天题目之前,还是先把上篇补全,以飨各位朋友。)
在俱乐部盖好之前,我们一直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能看到的影片子多是教育片和国产电影,而且几乎都是黑白的。由于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报纸杂志的种类也不多,人们精神食粮的来源渠道偏少,所以露天影院简直可以说是我们阿吉拉人的天堂电影院。
我们在这个露天的天堂影院看过很多影片,印象比较深的有:《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红灯记》、《英雄儿女》、《林海雪原》、《董存瑞》、《鸡毛信》、《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狼牙山五壮士》、《苦菜花》、《收租院》、《白毛女》、《渡江侦察计》、《三毛流浪记》、《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向阳院的故事》、《闪闪的红星》、《烈火中永生》、《黑三角》、《洪湖赤卫队》、《柳堡的故事》、《上甘岭》、《刘胡兰》、《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艳阳天》、《洪湖赤卫队》……对了,还有朝鲜片《火车司机的儿子》(这怎么敢忘,简直就像说我们,铁路的第二代们)、《卖花姑娘》等;动画片有:《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草原英雄小姐妹》、《山羊和狼》、《没头脑和不高兴》、《半夜鸡叫》、《东海小哨兵》、《小八路》……哇,现在想想都过瘾!数一数,吓一跳,怎么这么多,这还没列全,当时咋没觉得多呢?
那时,我们觉得这些电影简直精彩绝伦,电影情节至今还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栩栩如生,偶尔还能慢慢在脑中回放。
电影里的某些经典对白,小朋友们耳熟能详:像什么,“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我胡汉三又回来啦‘’、“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阿米尔,冲‘’……,这些对白,被同学们在玩游戏和学习时经常引用。
电影里的插曲更不要提啦,张嘴便唱:像“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都是神枪手……”、“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之类的,平时哼唱不停。
咋回事,我这是在哪里?
还像是在做梦……
被外面嘈杂的汽车声吵醒!
习惯的摸了一下灯,没摸着。回了半天神,才明白我真的不在北京的家中。
这里是重庆。
看看表,清晨六点……
此时正躺在重庆某宾馆的我,开始回味,思考人生。想想真不开思议,昨天下午我还在首都,当天晚上就飞到了灯火阑珊的重庆山城。
现在我们身体时空转换速度太快,灵魂就可能跟不上身体的运行速度,灵魂就会出窍,要等等;听说非洲人出远门,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停一会儿,是在等等自己身体的灵魂儿。
现在我们总感觉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山大,常常疲惫不堪。能否让生活节奏放慢一些,让我们缓缓神,否则就会感觉生活像梦境。
常言道:人生如梦。细琢磨,还真是。
重庆现在发展的真好,她已不再是当年破落的景象,是一个真正欣欣向荣的繁华大都市。你看到处高楼林立,高架桥交错纵横。房屋、道路、桥梁,在层峦的山上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尤其当各色灯火亮起时,各种影子映于水面,江水流淌,波光粼粼,山、水、树、建筑已融为一体,城市生机勃勃。
不知道为什么,昨夜刚下飞机,脑中就浮现了渣滓洞中的江姐,小萝卜头,疯老头,蒲志高等电影形象……仿佛小时候看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在脑海中播放,还是用慢镜头回放。
这么美的夜色,也许是提醒人们,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故事和值得回忆的过去,告诫我们珍惜现在,因为这个城市曾经历了怎样的苦痛,多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才获得新生……
我不是在做梦,而是在写真实的故乡回忆。
儿时的电影,为什么会留下这么深刻的记忆,而现在的大片,讲究服装画面音响特效,票价昂贵,还是什么3DMAX,影院看电影还要戴3D眼镜。大片电影,看时觉得异常刺激,但看过后没几天就忘了,情节人物忘得一干二净,没有回味。
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好了,啰嗦的让你们烦了吧。
那么,露天的天堂影院话题,就先补充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