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推荐语:
本篇为“嶶泩铃” 单月征文【童年】书评篇投稿。时光的文字一如既往的细腻深情,文辞优美,将散文集《小先生》里形象生动的那些记忆碎片,孩子们的各种趣事,一一捡拾串连,层层的梳理中,为我们还原了这本书的基本面貌。
她还有自己的真切感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动之一,是作者只是看见,是生命对生命的平视,灵魂对灵魂的尊重。” 所以就有了那么多形象迥异,如此生动的乡间孩子们。
这本书让作者读的很慢,细品沉浸,不停地几思考,从书中的故事里想到自己藏着的童年,这种唤醒和共鸣,是读书人最好的状态。《小先生》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热闹的我们和我们热闹的童年。
纯净, 是对庞余亮这本书文字的感受。无论是巧夺天工、浑然天成,都不是一下而成的,这本书之所以能获得鲁迅文学奖,与作者甘于平凡中的不平凡,花15年积累的50多万字的素材,又花15年左右的修改研磨,如此漫长,几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
一篇相得益彰的好文,犹如潺潺清泉流淌,佳作推荐。
推荐语:
每一本小说后面都藏着作者的一些心绪和性格。就像我们可以从文字背后洞察到一些书写人的心声。
从文章开篇就可以感受到《乡野传奇传》迎面扑来的恬淡平和的气质。朴素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毫无修饰、几近白描的手法,数位小人物或长或短的一生……就像是一个长衫老者从自然山水中漫步而来。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小说的传神之处。人物鲜明的个性就像是你可以从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出那个“他”一样。多用乡俗俚语可以让文章柔软起来,有泥土的厚重和质朴。现实与魔幻的交织不仅增添趣味性,也扩展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在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上更是浓烈而内敛,像画中的留白,让人回味咂摸出其魅力。
作者从几个方面用平和流畅的语气娓娓道来,带我们领略了於可训先生小说中的迷人之处,受益匪浅,好文推荐。
拟请 @竹林外 点评。
推荐词
本篇为参与第五期·童年·书评篇征文稿。
盛慧的散文集《外婆家》通过对江南乡间少年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乡愁、童年、亲情和人生感悟等内容。
关于80年代乡土社会,故乡的风情和人物,传统习俗、民间信仰、经济活动无不涉及,尤其外公外婆的日常生活、祖孙之情在书中隐现。
文字流动呈现的美感和深邃吸引到我。带有强烈个人独特的风格。《收获》主编程永新说“盛慧从日常生活出发,以诗性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痛感、质感与美感。”
本篇书评触笔深情细腻,娓娓道来,为我们呈现了《外婆家》散文集的独特魅力,从书的整体概况、表现手法,意境美妙的乡村画面般的文字描写,到那些难忘独特的人们。写到外公生病和外婆,风雨交加出行求救的故事,触动心弦。
乡愁是永远的主题,由此衍生的关于书名“外婆家”的用意:莫问归期未定,外婆家有你一地。那里是每个人童年里幸福的源泉,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慰籍和解忧的方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推荐。
8月2日
推荐词: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都达到一种美的境界。
《边城》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刻画了湘西山水特有的生活与命运,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人性、命运和自然的思考和关怀。
书评作者对《边城》赏读三个月,有了更多拓展性认识。书中女主角翠翠的生活原型浮出水面,取自哪里,让我们有深入了解。 关于这本书极高的艺术文学价值,离不开美的表达,无论是写景之名还是写人之名,实际上都是为了烘托湘西底层人们的人性之美。书评切中原书的风貌内核,围绕翠翠凄美的爱情故事,使人生出无限的遗憾。
小说开放式的结尾,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没有明确告之傩送二老是否会回来,翠翠以后的生活会如何。令读者充满想象,担忧,意犹未尽,展示一种命运的无常生活的不完美,但又蕴含着一种希望、等待和坚持。
关于结尾的解读给这本书,悲剧性意味中带来了一抹温情美好 。推荐。
8月 风铃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