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装好的报告大厅舞台前,摆放着数十盆绿萝,用来装点环境,净化空气。
平时没有大型会议时,报告厅是不常开门的。对这些绿萝的照管,当然比不上对放在办公室里的花草那么经心。
那天给六年级学生开毕业动员会时,惊喜地发现,这些不怎么见人的绿萝,竟然自顾自地长得如此葱郁精神,看起来比办公室养的都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细心的任校长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她说:“你看这些植物,越是远离人长势越好,而越是对那些花天天摸呀整呀,反而状态不好,病病蔫蔫的。是不是对花草也的养植也要保持距离呀。”
我说:“可不是呀,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真的也不能用力过猛,关心过度。”
一路思索着,回到家,便想起来要去看看阳台上养的那些绿植和多肉。得有将近一个月没料理它们了吧。有的依然水灵鲜活,有的已显现出缺水的模样,有些甚至已干巴了。赶紧浇些水给他们,顾不上再去细欣赏打量,便匆忙去做晚饭。我知道,过不了多久,它们又会各自精神抖擞起来。
我虽爱这些花花草草,却不擅于照料它们。一则是懒且健忘,更重要的是平时也太忙,没工夫张罗。所以家里只能养活吊兰、多肉等耐干旱对环境要求较低的植物。只需要知道喜阴的放阴凉处,喜阳的放向光处,偶尔想起浇点清水即可。亲朋好友见了常问:“你怎么养那么好?俺的都养死了。”我笑答:“一个字,懒。花都是浇死的,浇多了,吸收不完的水分,易烂根,干透浇透,遵循自然规律就好了。就这么简单。”当然,完全不管,也不行!生病了,长虫了,它们自己抗不住的灾害,仍是要给予帮助的。
其实,花草只要有适宜的阳光、空气、水分等基本条件,不必人为的干预,便会顺应生命的规律,自然成长。只要是生命,便会有向上生长的内部需要。
人,也一样。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自然的生长力和学习力,只要不人为地打击和破坏,都是可以朝向阳光快乐成长的。
只是有时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会无节制地按自己的方式给予孩子管束与照顾。见过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生活小事包办太多,不适时放手,大些时才发现孩子不够自理,又开始不停抱怨。有的家长,对孩子保护太过周到,不舍得让他受半点委屈,孩子长大后,又怪他太过脆弱,受不得批评的声音,没有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有的父母,总自作主张替孩子拿主意,不给孩子选择与分折的机会,长大后又嫌孩子没主见不自立。常常看到,做父母当孩子有缺点不足时瞪大眼批评挑剔,孩子取得些小成绩又吝啬我们的赞美,后来就嫌孩子不够自信……岂不知,这些不适当的管理方式,恰恰破坏和压制了孩子自身天然的生长为,导致精神营养不良,心理健康不足,难以顺利成长。
所以,适度的放手,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很重要。这就是散养的孩子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更强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的好: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站远点,看着他迎着阳光欢快地向上成长,看着他在经历生命中必要的磨历与困难后变得更坚强,看着他舒展腰身汲取更多的能量……当他遭遇困感迷茫的雾霾时,我们轻轻走过去,引领正确方向;当他思想偏激行为偏离时,我们举智慧之剑,助力修剪枝桠;当他枝叶闪亮,花香四溢时,我们颔首微笑,拇指高扬。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独立的生命都值得被爱被尊重。谁也不应该代替和掌控其他生命的自由生长,任何违反生命发展规律的管理都会导致伤害和扭曲,无法获得完整的生命成长。
养花须养根,掌握其习性,让根时常保持一种汲取水与养份的能力。养子须养心,尊重其本性,让心时常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力。而我们,留些空间,保持距离,静静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