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余秋雨《老子通释》释文:
要想摄取天下而大有作为,我看做不到。
天下是神圣的存在,不可强有作为,不可着力执持。
谁作为,谁败坏;谁执持,谁丧失。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不败;无执,所以无失。
世人秉性各异,有的前行,有的跟随;有的嘘暖,有地吹寒;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顿挫,有的危殆。圣人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去除极端,去除奢想,去除过度。
我之理解:
这一章又是对老子“无为”含义的阐述。
世界背后的那些规律是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探明的,因为不论人个体生命的短暂,还是人类文明的短暂,与地球、与太阳、与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衍生发展,无法相比。你不得不心怀敬畏。
现在,人类取得的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也是耀眼璀璨的。人类的演变、文明的发展,又体现出我们这种生物的智慧和勇气。即使脆弱和渺小,依然不放弃发展,不自我抛弃。
但也不乏一些为了个人的所谓天下,去强为,去执持的人,比如中国古代的商纣王、外国的希特勒、现在的内塔尼亚胡等等。他们的作为,都是反人性的。
我们个人要时时警惕自己陷入 “强为”与“执持”的陷阱,遵循天道、顺其自然地作为,不可强作为,不可乱折腾。否则就会忘记初心,道德败坏,丧失所有。
世人秉性各异,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关注别人的缺点,那说明我们还有分别心,这也是我们痛苦的根源。老子、释迦牟尼的智慧是有想通之处的,消除极端,互相包容。
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每种文明也是如此。我们尊重和包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包容,是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的良方,也是这个世界和平美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