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请牢记这“四不”理念



来源丨华文融媒云(ID:zghwrm)  作者丨刘国昌

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王瑟,前不久在谈新闻采写体会时介绍了不少鲜活的事例,最后他总结说:“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不动脑子分析不透新闻,不找好的角度写不好新闻,不发现生动细节写不活新闻。”

这“四不”的说法,是王瑟的亲身体验,也道出了新闻采写的4个理念,值得借鉴和倡导。

下面就这“四不”理念作一剖析,与大家分享。

一、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

新闻在哪里?在基层。

新闻的富矿在哪里?也在基层。

这是诸多记者已形成的一个共识。然认识到这一点是一回事儿,真正做到这一点则是另一回事。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不少记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勇于到基层去采访、乐于在生活深处去发现新闻。但而有些记者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有时下去了,也是搞“复制+粘贴”、“办公室搬家”,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记者的职责就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生活深处中去。

大家知道,新闻基本有两大类,一类是“明摆着的新闻”,如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展览论坛、突发事件等;另一类则是“需要发现的新闻”。这类新闻在哪里?在基层。基层蕴藏着大量未被发现的新闻,有待记者去发现、去挖掘。如果记者浮在表面,没深入下去,那怎么能发现这些新闻呢?

由此说,要发现新闻必到基层,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这个理念至关重要。





二、不动脑子分析不透新闻。

采访到手的新闻还用分析吗?回答是肯定的。

大家知道,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这报道并不是简单“照镜子”式的反映,其中必定要融入记者的思考、辨析。

一个新闻事实在你面前,你不仅要了解其“新闻五要素”,还要对其进行一番分析:这个新闻为何发生?其新闻价值多大?发稿的针对性如何……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辨析清楚了,你写起稿子来才有“感觉”,写起来才有劲儿。

现在有些记者还没有做到这些,他们往往凭着道听途说,或拿着别人给的材料“照葫芦画瓢”,改巴改巴署上自己的大名就交差了。当主编审稿时问他几个问题,张口结舌说不出个一二。何以如此呢?在于这些记者不动脑子没对新闻进行分析。

把新闻分析透,贵在有思想、有见识。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曾说,有思想、有见识,是一个记者成熟的标志。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见识,才能把包括新闻在内的事情看透、看清,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当然,这种思想和见识是需要逐步的积累才能形成,但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有意识进行锻炼和培养,久而久之就会见到成效。




三、不找好的角度写不好新闻。

好的角度是写好新闻的基础和保障。有时同一新闻,但由于写的角度不同,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

2004年11月8日,湖南省政府为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举行庆祝会,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但角度各不相同。有的从袁隆平获得50万元奖励报道,有的从“省长三祝”角度写稿,而《三湘都市报》则从“省长让座”角度报道,标题是:袁院士,请您坐中间(主题)  省府庆祝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周伯华省长亲自为功臣换座(副题)。

这个报道角度新颖,让人顿生新鲜感。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新闻事实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写。角度选得好,可使报道一下子鲜活起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不发现生动细节写不活新闻。

好新闻贵在有生动细节。常常有这种情形:有时说起一篇稿子,内容、标题记得有点模糊了,但其中的细节依然记得很清晰。这就是细节的作用和魅力所在。有鉴于此,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都千方百计“发现细节”;写稿时挖空心思“精选细节”。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范荣康当年采写大庆铁人王进喜,各类材料收集了很多,写稿时他精挑细选。如他写王进喜与群众的关系,他手里至少有10来个例子,但他只写了这么一段:

那时候,王进喜住在工地附近一户老乡家里。房东老大娘提着一筐鸡蛋到工地慰问钻井工人。她一眼看到王进喜,三脚两步跑上去,激动地说:“进喜啊进喜,你可真是个‘铁人’!”

这个老大娘送鸡蛋的细节,把报道写活了,把王进喜这个人也写活了。现在有些报道从内容上说不可谓不好,但却乏味的很。原因之一就是记者手里没有细节。大家知道,表现一个人物形象或者说写活一个人物,靠的就是细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物件……这些都是细节,都是支撑写好人物的“部件”。在采访时务必要仔细观察,尽量收集。

在采访中,有些记者也感觉到缺少“生动细节”、难以成篇。意识到这一点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要想办法去发现、去收集细节。人民日报在各地分社工作的年轻记者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或与受访者一起劳作(干活、巡山、捕鱼等)、或到家里拜访交朋友,或一起吃饭聊大天……这些都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细节和心声,为把稿子写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结语

以上这“四不”理念,涉及采访、思考、角度和细节这4个方面的话题。这4个方面的话题,每一个方面展开来分析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同时,这“四不”理念,指向性强,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只要我们多琢磨、多实践,就会不断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愿大家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华文融媒云是华文融媒云软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官微,源自实战,原创最好,与主流媒体、新媒体一道砥砺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78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54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6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24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9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41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92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55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0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0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6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6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