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玩,都是刚上小学的小朋友。两个母亲互相交流孩子的情况。说起,甲小朋友生日的时候,两孩子都拿出自己的陀螺,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乙小朋友有两个陀螺。大家一起玩了一会儿后,那个小朋友的妈妈没有来,玩了陀螺之后爱不释手,乙妈妈跟乙商量之后送了那个小朋友一个陀螺。谁知道,玩到最后,另一个陀螺摔坏了。乙妈妈答应乙小朋友回去后买一个新的。离开的时候乙小朋友跟他妈妈说,陀螺有两种,甲小朋友那种一个要四五十块。他自己那种,一个二十多块还买一送一。甲妈妈听后十分感慨,甲小朋友根本就不会这么懂事而且不够珍惜东西,还衍生了一种担心,傻儿子会不会以后很容易被骗。
两个小朋友的表现固然跟家庭环境关系很大,而于我看来家长的教育理念更起决定性作用。甲妈妈在甲小朋友小时候,就坚信富养的教育理念。经济上也负担得起,有引导孩子在数量上的取舍,却很少在价值方面引导孩子取舍。而她在数量取舍的引导,又常常被家庭的其他成员所破坏。最后,孩子富养了,对物品的价值没有概念,东西来得太简单,根本不懂得珍惜。她让孩子进商场只能买一样玩具,孩子虽然做到了。但回头找外婆、舅舅、姨妈撒娇一下,什么愿望都满足了。孩子太小,过于计较物品的价值不好,但完全不懂物品的价值,不知道珍惜也不是好事。曾经,也很盲目地赞成孩子要富养,如今却有所保留。孩子富养主要是精神上的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物质上不苛刻即可,合适是个很难掌握的度。但至少有意识到不能太过的时候,就不会太离谱。
甲妈妈初时很执意孩子要富养,有件小事印象很深刻。我们一起去唱歌,进包厢之前去小卖部买零食和饮料。小朋友看上薯片,我也觉得小孩子吃这些零食不好,葡萄干一类加工少的零食比较合适,小卖部的薯片又比外面的价格贵上三分之一。那时甲小朋友大约三四岁,于是我跟小朋友商量,这里的薯片太贵,我们去外面再买。小朋友当时就同意了。甲妈妈听到后,瞥了我一眼,最后还是买了薯片。那时,我知道她打算在富养这条路上一奔到底。当时隐隐觉得不好,但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毕竟那时自己也算是富养的拥护者。
小孩的教育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们总把以为正确的东西交给他们,但他们接到手里的是否已经面目全非,我们无从改变。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尽量保持东西到他们的手里不要走形得太厉害。当我们要交给他们东西的时候,自己不要太执着,太执着就会在手里捏得太紧,那么到了孩子的手里一定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