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有朋友说:“你那个公众号,我有在看哦,每次都还看挺认真。”
也有朋友嘲笑说:“和当年的QQ空间差不多,还是靠着朋友圈小范围经营。”
朋友嘛,就是这么真实,说到我心里。
可是我们也已经超级高兴了,毕竟还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们。
一直都有朋友问我们关于公众号的事情。
这篇是个小总结,也是和大家分享这一年以来关于公众号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1. 公众号风格从品牌色开始
最早关注我们的朋友会发现,孟想与青橙贯穿了“变是惟一的不变”精神,排版风格一直在变化。
现在来看,最早期的排版其实挺难看的:插入几张图片、加粗一下觉得重要的文字、换一些花花绿绿的字体…
但是每一次,我们都是在用心排版——至少在当时,自己是满意的。
后来关注一些自媒体大V,听到他们提到,“加粗字体的颜色最好是品牌色”。
突然意识到我们都没定下来自己的品牌色,没有完全发挥出改变字体颜色的功能。
于是我们选定了青草绿,一种代表希望的颜色,作为我们的品牌色。
如果要有自己的风格,可以从为自己选择品牌色开始。
然后开始考虑公众号的头像、logo、特色栏目…
2. 公众号要保持高更新频率
排版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公众号要做好,比如涨粉、提高阅读量等,还是需要有真正高质量的内容。
曾经为更了解如何运营新媒体,我们阅读过著名自媒体人@粥左罗的书《学会写作》。
他是一位在一年内积累了40万粉丝的传奇人物。书里面强调:高质量文章内容与一个好的标题同样重要。
这要求我们有长期输入,才能有持续输出。
勤奋的自媒体工作人,都是高质量地日更,甚至是每天更新多条。
对于个人公众号来说,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当你每天不仅仅只是写公众号时。
很多大号,比如思想聚焦、北大清华讲座等,都有专人负责文案、排版、运营。
如果你能到那种级别,相信也不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吧。
所以,如果自己的付出还不够时,千万不要奢望太高的结果。
如果你希望能够进一步把提高关注度、提高粉丝粘性,请多输出更高质量的文章,多和粉丝互动。
3. 公众号要被贴标签
个人公众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以自己的生活、工作为背景写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第二类:专注某一个领域,比如电影、文学等等。
其实孟想与青橙也在写一些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感悟,但是还是希望以分享思想为主,不太想分享生活。
而且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五彩斑斓的,写日记容易变成流水账,对读者来说可能牺牲了时间,但是并没有收获。
这类公众号可能需要透露一些自己的生活。毕竟读者是对你这个人感兴趣,主要是侧重于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更多地,如果需要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则需要选择第二类公众号。侧重于某一领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达人、博主,比如时尚类、美妆类、电影类、美食类等等。
这类公众号的用户粘性更高,前提是对一些事物,你有一些比较独到的看法;或者是拥有一两项有辨识度/有特色的技能。
比如大家都说哪吒好,你说哪吒不好。那得真正说出不好在哪里,罗列一二,有理有据。
4. 长期的摸索与坚持
孟想与青橙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
探索自己到底应该侧重什么领域?面向读者群体是谁?应该传递什么?
通过我们积累的一些文章,我们暂时觉得可以定位于个人成长与心理建设。
一个公益服务类的公众号。
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对在校园中和同学、老师的相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希望能帮助你。
我们所探讨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也是想从中介绍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来传递给大家。
我们所讨论的时事,也是希望和大家探讨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为了个人成长与心理建设。
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难,就像是很多人穷其一生寻找自己所爱一样。
但是我们希望你也能坚持寻找,扒开云雾见青天。
就算没有四位数、五位数的粉丝,我们仍然乐意把与个人成长及心理建设有关的内容,在这个平台和你分享。
公众号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我们、你们与世界。
有的故事不必说给每个人听,只说给对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