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回人只能活得是自己这件事,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最适合最妥帖的意志。我更愿意相信那些相对平庸的人是尚未发现属于他们的潜质,而不是没有。
木心说,伟人当不了英雄,伟人终其一生只能仰慕英雄,而其他人仰慕伟人。
伟人能够欣赏英雄,而英雄未必瞧得起伟人。李清照懂,诗曰:“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你体会一下,伟人,和英雄。前者为这个世界而活,后者是为自己。
伟人是庸人的最高体现。而英雄必须有一面特别超凡,始终不太平的。
为什么为自己,是因为他只能为自己。
除了遵照内心深处的指引,追寻强烈的灵魂力量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这听起来很莫名其妙甚至还有点中二,是不是?
但我认为就是这样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一个人一旦醒来,就再也无法装聋作哑的沉睡了。
他会不停不停地去追寻,生命的本源,人性的本源,世界的本源,自己的本源。
拜伦是英雄,他诗中的人物,胆大,气醇,赋厚。
拜伦是本能的天性的反抗。
仁慈是对自己的放松,但对世事不放松。
02
梁文道先生提出过这样一个设想,或者说在某些国家已经在实践的这么一种教育阶段:是说在高中之后的本科阶段,应该留给学生一些成长的时间,不要一上来就进入程度很深的专业课学习,也不要觉得,现在学这个就一辈子干这个,不是这样的。
我倒是觉得这样很对,就像好钢不管是做斧头还是铸剑都很棒,但前提是你得把自己炼成一块好钢,而不是在一群铜斧子里,仗着自己是把钢斧就洋洋得意自我膨胀。
比起做一个有用的技能熟练的人,我觉得还是做完整的人更重要。也就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跟谁比都没有意义,比较这个事情除了让你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作用。
如果要靠这种事艰难的获得某些成就感,那真的是有些可怜。
可是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对人的“教育”,这不是靠着上课、交作业,或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能达到的,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人当然会思考,会进步,会有所收获,会想要发个很长的朋友圈感慨万分。
但这个要看悟性,要看运气,能做到并且从中收益的人数比起总体接受教育的人数来说还是太少了,做到了的人也往往遮遮掩掩生怕被别人抢走自己的灵感。
如果我们口口声声谈“教育”最后按计划完成的只是专业知识的灌输,学完了大量的课程,熬了无数个通宵征服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和考试,最后毕业每个人拉远了看都是差不多的模样,像是流水化生产的产物,那我觉得,这教育太失败了。
效率低下,因为只完成了“教”的部分,或者可能这个都没做到。
这个社会诚然需要劳动者,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生产力。但马克思一定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甚至都不是无产阶级,不是吗?
我觉得我们有太多的误区了,认为马克思是世界性的伟人也算一条。以至于我和外国朋友提起卡尔·马克思时他迷茫的眼神让我有一瞬间怀疑他是不是地球人。
但显然问题不在他身上。
意识形态之间互相抢夺人心,这虽然肮脏,但可以理解。
不过心虚又喜欢欲盖弥彰就有点难看了。
好好学习重要吗,好好学习太重要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你要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才能进入一个很好的大学进而试图走上那条阶级上升通道。
能适应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能迅速准确的审时度势然后做出对自己而言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这是精明,说聪明也不为过。
聪明是个好词,我只是有时候,过于偏颇的不喜欢太难看的样子。
那种屈服又丝毫不觉得屈辱的坚强样子。
说在后面:
我常常想,如果一个人在二十岁的时候没有被狠狠的锤下去,没有过那些和别人发生激烈的碰撞,他不会真的成长,也不会真的认清自己的想法有多么肤浅和站不住脚,所以我想,暴露的越多,被发现的致命伤越多,蜕变的就越快,大概是这样。
以上,祝好。